心存嗔心,正法也變邪法

2010年3月26日星期五
心存嗔心,正法也變邪法

〔初刊於本刊印刷版第八十八卷〕 文‧徹威

 

修佛法修到隨時隨地起懺悔心也不容易。一般人修佛法祇希望開悟成佛。近來的人修密宗祇希望得感應,或以世間法為目的。事實上無論以什麼為目的,不懺悔而惡業隨修隨起,修佛法的障礙即難以消除。


有些人向上師請得修法,但總不能坐下來開始,總是有障礙。這些所謂障礙,除了自心不夠堅定以外,多數是因為惡業未除。其實要自心堅定,一定要清除業障,否則修法很難成就。


有些惡業甚至不能以懺悔消除,例如犯了五種「婆羅夷」,即「死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犯了以上的罪,上師甚至不會為其人灌頂,直至無限劫後才再視其因緣。學佛之人切戒切戒。


除了懺悔,寬恕也可以改變業力。人很能寬恕自己的過失,但對別人的過失卻不肯放過。無論如何,如果將別人的過失,無論大小,都放在自己內心,其實受苦的是自己,起障纒的也是自己。對別人的過失缺乏寬恕,祇有令自己煩惱,兼且不能起四大無量心。


四大無量心是大慈、大悲、大喜、大捨。


大慈無量心是觀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具身、口、意金剛,等同普賢菩薩。大悲無量心是知道眾生沉溺生死苦海,不悟自心以至妄生分別,起種種煩惱及隨煩惱,故渡人之大悲心起。大喜無量心是喜知一切眾生本來清淨如蓮花,不染客塵,自性清淨,但眾生不覺。大捨無量心是知一切眾生皆離我、我所,及能取、所取,於法平等,心念不生,性、相空故。故一切法平等。


四大無量心是行菩薩道必具,必修的心。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的分別就是在此。菩薩必須有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之心。但如果內心充滿了別人的過失,就不能以四大無量心待人。


左說右說,其實都是想說明所謂業力不好是指不能盡此人身,盡未來際修學佛法。業力不好的人就連佛法都認為無稽,乃至內心充滿煩惱。


現在社會,煩惱全部離不開妻、財、子、祿。此皆因現在的教育側重事業性。祇向技術方面發展成專業以期令經濟發達,忽略了人與人之間平衡發展,乃至德育發展。宗教自由的地方,宗教教育可以補充了這個缺口。但連宗教本身也已傾向經濟化的層面,內容也顯得虛而不實。甚至有些宗教傾向暴力以求增加權勢,又以復仇為宗教活動。一切一切將人性推向一個負面世界。


佛教有時不可以作為宗教論。佛教是佛法組織的稱謂,而佛法不外是對人的一種教育。這種教育令人知道真實與虛妄,僅此而已。知道真實是什麼就會改變對人對事的態度,由於改變態度而令煩惱有減無增,乃至自覺、開悟。如果以此為一個宗教,則是另一個層面的事情,是在管理、弘法方面說的。修學佛法是為自覺覺他,如果以宗教語言而說是上供諸佛下渡眾生。但此種修學方式其實是教育行為。


再說寬恕,一般人日常生活所交流的人事物,除了是貪著一些事物之外,最喜歡談人家的過失,而表現自己的清白,或自誇。這些都是不去寬恕別人的做法。


有很多時,別人的過失可能對自己毫無關係,但仍會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而不知道這種執著在內心會積聚成另一種「嗔心」。將一切責任推諉於他人過失之上。佛法的因果律認為人一切自作自受,如此「嗔心」一起,煩惱沒完沒了,業力自然不好。


密宗上師選擇學員其中一些條件就是要其人內心沒有積怨,沒有「嗔心」,否則所傳正法變了邪法。對其人與密法都沒有好處。


筆者有一位師兄,就是因為以前曾有人對他不善,心存要發達,要威畀人睇,惟有將密法當作商品宣傳,斬件出售。早期沒有什麼,到近期因為香港傳媒知其虛偽不肯為其再作宣傳,惟有自己搏命出書。一出書,全世界人都知道內容非正法。甚至屢屢犯駁而非密法所依。這是密法的悲劇。如果他能放棄發達思想,寬恕以前對他不善的人,即如師父已經寬恕了他,也許還有一線希望。(本篇完)

(from : http://www.fengshui-magazine.com.hk/No.108-Jun06/A54a.htm)

0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