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經的濟世觀 南懷瑾先生講述 (第二部分)

2010年7月23日星期五
南懷瑾先生著(第二部分)

 
東方淨土

曼殊室利,是為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十二微妙上願。

佛告訴我們,上面所說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都是藥師佛沒有成佛以前,在他修菩薩道時所發的十二個願力,到他成佛的時候,他這十二大願變成事實,成就了東方琉璃光淨土。

上次告訴過你們修藥師如來的手印,這個密法手印翻過來就是藥師如來成就的手印,也是長壽佛的手印。長壽佛手印的兩個指頭不須靠攏,發願或念誦時,兩個指頭是活動的,平常打坐專念受持藥師如來名號,就可結手印,念完之後,手印在頭頂上散開;夏天結定印,手指靠著很熱,結此手印就比較涼快。

複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行菩薩道時,所發大願,及彼佛土功德莊嚴,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說不能盡。

釋迦牟尼佛告訴文殊菩薩,關於藥師佛在行菩薩道時,所發的大願,這個功德、威力,以及他成佛以後,他的佛土中所有的功德,以及功德的成果和莊嚴等等,我拿一劫的時間,乃至一劫多的時間來介紹,都沒有辦法說完,翻成中文就是一句話:‘言之不盡’。

然彼佛土,一向清淨,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

要注意這一段,佛介紹東方藥師如來的國土。下面有一句話,與西方阿彌陀佛的國土等無差別,是一樣的,但是構造稍有不同。阿彌陀佛修了一個觀光飯店在西方,藥師如來則修了一個觀光飯店在東方,看我們喜歡到那個飯店去。

佛說藥師如來的國土‘一向清淨’,注意這幾個字,要絕對真清淨,一念不清淨就不能往生。因此,所有的佛法,小乘就是大乘,有兩句話可以證明:‘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諸位學佛修道,無論你修那一宗,要特別注意這八個字:‘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真正佛所教的,心不清淨,你再求佛也沒有用。

所以,藥師佛的國土一向清淨,無有女人。女同學要對不起了,在你們的立場應該講‘無有男人’。不過,據說,無有男人的世界,恐怕女人都在那裏打架,比男人打得更厲害,為什麼?值得研究。前面說過,世界上眾生有兩件大事:飲食、男女。飲食是基本的欲望,男女是奢侈的欲望。中國文化有兩句成語,也是真話:‘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一個人吃飽了沒有事幹,就要思淫了。一個人饑餓到極點,快要死了,強盜的心念就起來了。暖、饑寒,是中國文學中很簡單的兩個字,卻都是真理。暖,吃飽了就暖,尤其是冬天,就不感覺冷;饑寒,饑餓了就冷;因為身體上的熱能燒完了,就感覺寒冷。飯一吃,熱能就增加。但是,生活安定了,暖就思淫欲。饑寒,為了生存就去搶人家。統而言之,非但人類,整個宇宙的生命過程,就是為這兩個問題而繁衍出許許多多的事情,由生到死,沒有第二件事。所以,假設世界上沒有飲食男女這兩個問題存在,就比較清淨,不是一向清淨,一向清淨是個人的修養,而不是外在的環境。

佛說藥師如來的世界一向清淨沒有女人,也沒有惡趣。惡趣是三惡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還有一點要注意,那個世界沒有痛苦的聲音。如果我們往生到那個世界,不曉得大家過得習慣不習慣?注意啊!你現在拼命想修到那個世界,等你真到了那個世界,未必會習慣,因為這個世界的眾生已經把痛苦當成快樂。這個世界到處充滿痛苦的聲音,可是我們習以為常,還當成美妙的歌聲。

那個世界沒有叫天叫媽叫唉呦的聲音。琉璃為地,金繩界道,馬路自然有黃金鋪地,有金繩分界。另有城闕宮閣等,一切都是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珍珠等七寶自然構成,與西方極樂世界同等莊嚴,沒有兩樣。

現在,我們暫時先保留這一段藥師如來國土的研究,繼續介紹其國土的內容。

藥師佛的正法寶藏是什麼

于其國中,有二菩薩摩訶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次補佛處,悉能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正法寶藏。是故曼殊室利,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應當願生彼佛世界。

那個世界眾多菩薩是由二位大菩薩所領導,一位是日光遍照菩薩,一位是月光遍照菩薩。這兩位菩薩將于藥師佛涅槃後,依次遞補佛的位置。遞補後的名號仍然稱藥師琉璃光如來。

藥師佛的正法寶藏是什麼?這就是我們大家需要深入研究了。不要忘記,十二基本大願就是正法寶藏,這十二大願的精神所在是什麼?就是‘捨己為人’四個字,忘記了我自己,而為一切眾生著想。換句話說,藥師如來的正法寶藏是一切利人,不是利己。

如果我們只曉得念藥師經,盲目地祈求藥師佛保佑我,消災免難,又要長壽,又要不生病。又想進醫院時醫藥費最好便宜一點,或者向醫生打個折扣,最好不花一毛錢拿三包藥,先吃一包,另外兩名還可以留著將來慢慢吃。這種心態啊!不是學藥師佛,那是三惡道的心態。

所以,我們研究藥師經,歸納起來,就是四個字:‘捨己為人’,一切為利他而著想,這才是他的正法寶藏。

佛的序文介紹完了,接下來講藥師如來的佛法。

善惡難辨

爾時世尊,複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諸眾生,不識善惡,惟懷貪吝,不知佈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闕於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

藥師如來所以能夠成就東方琉璃世界,除了十二大願以外,還有釋迦牟尼佛代表藥師佛所說的話。現在,佛開始說法了。

佛叫文殊師利的名字,告訴他說:‘有諸眾生,不識善惡,惟懷貪吝’,這是針對我們這個婆娑世界眾生的個性來講。這本經譯文很有意思,敘述十二大願時,稱一切眾生為‘諸有情’,蠻客氣的。這裏就毫不客氣地說‘諸眾生’了,佛說一切眾生不能分辨善惡。

這個經典文字翻得很好,很容易懂,正因為如此,平常也就不加好學深思了。

一個人要分辨真正的善惡非常難,你說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除了佛以外,沒有人分辨得出來。世界上一切的善惡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善惡,例如人與人見面握手的禮節,在歐美看來是善的行為,在東方則不一定是善,尤其到了西北這些地方,大家手髒兮兮、黏搭搭地握在一起相當難過,又怕有傳染病。所以,還是中國人的見面禮貌最好,打恭作揖,握自己的手不怕有傳染病,印度的合掌也不錯,到了西北,也不握手,也不作揖,西北人民見面的第一禮貌是吐一下舌頭,鼻子還要倒吸一下,我們都學不來。因此到底誰善誰惡,很難說。

共產黨頭子朱德,當北洋軍閥時期,在雲南任公安局長很失意。他去找虛雲老和尚,有出家意圖。老和尚認為朱德不適合出家,送他幾十塊銀洋,請他自便。後來朱德去了德國,參加共產黨,結果造成這麼大的業。大陸變色初期,虛雲老和尚遭土共毒打死去活來,被打瞎了一隻眼。後來由陳銘樞等皈依弟子去找朱德,共同周旋,才由專車接到北京。你看天下的事情,究竟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真的很難說。

因此,做好事需要智慧判斷,否則,看起來是做好事,其實是壞事,往往造很大的業。又譬如父母打孩子,打的行為是不對的,但父母打孩子大多是關愛的,因為他的動機是希望孩子好。所以,打孩子、打學生、教育學生等等的行為,表面上看起來是壞的,實際上沒有真智慧,無法辨別真善惡。

而世間法的善惡,是非則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絕對的’在本體上,超過世間,到了道體以上,無善亦無惡,無是亦無非,那是形而上的真理。一落到形而下,必有善惡,等於物理世界必有陰陽,都是相對的。在陰陽相對之間,那一樣恰當,在那個時間、那個地區對人有利,那是善的;過了那個時間、地區,對人不利,則變成惡的。又如鹽少放一點,味道鮮美好吃,放多了就感覺太堿,糖、香水……使用的道理都與鹽相同,要用得恰如其量。

什麼是佈施

所以學佛要以智慧認識真善惡,然而眾生除了不識善惡以外,又‘惟懷貪吝’一切眾生的心理在基本上是貪的,貪得無厭,自我意識非常強烈。貪是追求外面的事物,你的就是我的,這是貪;吝是我的別人碰都不能碰。學佛要時時刻刻反省自己是否有一點貪吝的心態?例如天氣很熱,別人需要我們幫忙,你想貪圖一下涼快而心生厭惡,不願意去幫忙,如此則犯了貪吝之心,貪求自己的舒服,吝嗇不肯幫助別人。

‘不知佈施及施果報’,這個世界眾生不曉得什麼是真正的佈施,也不曉得佈施的果報是什麼,以為出了錢就有功德,以為幫助了人就應得回報,說什麼有舍才有得,這種心態不是佈施,這是作生意嘛!

在號稱佛國的西藏,我看到兩個奇怪的現象,一個是拉薩社會的婚姻制度,有多妻制,有多夫制,也有一夫一妻制。另一個普遍的怪現象是:工作七、八天,賺了一點錢就不做了,譬如賺一千元,八百元供養廟子的和尚,剩下二百元,一家人帶個帳蓬上山郊遊去了,唱歌、跳舞,盡情歡樂。玩了一個多禮拜,二百元花完,一家人再回來做工,賺了錢又去供養廟子。我問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們回答說:‘這跟你們把錢存在銀行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問:‘把錢放在廟子,和尚會給你利息嗎?’他們說:‘供養廟子,下輩子就可以大富大貴,不需要做工啦!’這是投資嘛!這不是佈施。

你說佛國西藏有沒有土匪?照有不誤,土匪搶完了,跑到廟子洗洗手,跪到觀世音菩薩前面,‘唵嘛呢叭咪吽’拚命的念,菩薩啊!我懺悔,我是迫不得已的啊!下回不搶了。等錢用完了又去搶了,搶完了又回來磕頭懺悔,就是這麼一回事。所以佛經說,一切眾生不知佈施,亦不知施的果報。

我們曉得,佈施不一定是金錢。我昨天還在講笑話罵人,一個當公務員的,多花一秒鐘,多說兩句話,將來子孫公侯萬代,蠻好嘛!人家來辦件公事,你多花點時間告訴他要帶身份證、帶圖章、帶什麼……免得人家三番兩次跑,要不然就是承辦人今天請假,明天不上班,害人家徒勞往返,那不是造業嗎?什麼是佈施?處處給人家方便,嘴巴上、手邊上順便幫人家一點忙,就是佈施,也是供養啊!連舉手之勞、開口之勞都不願幹,然後看到別人困難的時候,還用異樣的眼光看人家,這個世界的眾生之可惡,真是無法形容。我看十八層地獄還不夠,如果我當閻王,一定修它五十多層地獄。唉!那真是沒有智慧啊!正是經典上講的愚癡無智,沒有真智慧。

缺信根多聚財

‘闕於信根’,沒有正信就是迷信;沒有智慧的相信是迷信,一切的真理不透,佛的理不透,愚癡的相信,統統是迷信。例如你們打坐,一點念頭沒有,都在那裏昏沉,這種愚智的果報,他生來世墮入畜牲道。愚癡的行善,他生來世的果報是阿修羅。所以學佛是‘大智度’,一切要靠般若,沒有智慧的學佛,迷信的果報非常可怕。

這個世界眾生愚智無智,沒有正信,信根不夠。你們念佛,天地良心,自己真信嗎?一邊念一邊在心中打問號,不曉得這樣念對不對?真的有阿彌陀佛嗎?真的能往生嗎?搞了半天都白搞,對不對?六道輪回,三世因果,那個真信?貪嗔癡慢疑,這個疑是與生俱來的何以會懷疑?這根不堅固,‘闕於信根’。你們研究心理學的,我告訴你們,這些都是眾生心理狀態的毛病。

‘多聚財寶,勤加守護’,拼命賺錢,把錢看得緊緊的,變成一個守財奴。告訴你們一個現在的故事:僑泰興公司的老闆是一位泰國來的廣東華僑,有好幾個太太,財產一大堆,臺北市立體育場也是他興建的。有一天,以前憲兵司令李將軍碰到這位大老闆回答說:‘嘿!你不知道,就是因為年紀大快要死了,才要趁這個時候趕快賺錢啊!要不然來不及啦!’李將軍一聽傻了!這是什麼哲學?你說天下的是非有一定的道理嗎?抱持這種思想觀念的人很多。過去有個守財奴,臨死時看到燈草多燒一根都心疼,斷不了氣。這個世界的眾生大多如此。

‘見乞者來,其心不喜’,乞者不一定是討飯的,任何人來請他幫忙,心理就不高興。諸位反省反省,別人來找我們幫忙,你心裏有幾次是高興的?嗯?學佛的人要反省哦!表面上說好好好,我給你想辦法,心裏想:討厭死了,還不快走。見人來要求,其心不喜。

鈍刀割肉的佈施

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

這是佛經的形容,假使不得已而行佈施,如化緣、募捐,和尚托缽,給一點錢,好像身上的肉被刀割一樣,痛得不得了,可惜得不得了。佛經上講這四句話形容得太文學化,我覺得四川人有句話形容得最貼切,四川人說:‘勸人出錢,如鈍刀割肉。’快刀割肉,一下子不感覺痛,等血流出來以後才覺得痛;鈍刀慢慢割,唉呦!當場喊叫,痛得不得了。所以,千萬別勸人家佈施,錢是拿出來了。他心裏痛啊!如鈍刀割肉,很痛苦。

我也曾跟法師們講了一個故事,世界上有一次出了一個大魔王,來擾亂世界。玉皇大帝派了許多人來收妖都沒有效,後來報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叫孫悟空來,因為世界上的妖怪,孫悟空每個都認識。孫悟空一看,報告觀世音:‘對不起!別的妖怪我都知道,這個魔王的來源我摸不清楚,對他沒辦法。’最後實在沒辦法,到西方找如來佛,佛一聽世界上出了這麼一號妖怪,笑一笑說:‘不要緊,我叫一個徒弟去就好了。’結果如來佛就給小和尚一個法寶,一個包袱,叫他下靈山到世上把妖怪收了。小和尚背個黃色的包袱,帶著師父的法寶下山,來到魔王面前一站:魔王一看,釋迦牟尼佛怎麼派個小和尚來,我連玉皇大帝、閻羅王都沒看在眼裏,小和尚算什麼?小和尚說:‘阿彌陀佛,你別凶,我師父派我來,我也沒有對不起你,師父叫我跟你講一句話,看一樣東西。’小和尚把包袱打開,拿出法寶--化緣薄,在妖怪面前一擺,‘師父說,請你拿一點錢。’妖怪一看,算了!和尚你滾吧!我也不在這裏鬧了!魔王就跑了。

你看,連魔王都怕化緣薄,法師們千萬不要去化緣啊!

我們繼續佛說佈施的道理,不論大小乘的修持,均以佈施為先。佈施在中國固有文化中是‘仁’的發揮,人字旁加個二,就是人和人之間,只有愛人,慈悲他人才稱得上仁。大學上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親親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從自己的親人朋友開始,然後發展到社會大眾乃至全人類。仁民是慈悲眾生,由慈悲眾生而擴及其他的生命,人只愛人類仍是自私的,最後還要愛物,愛一切生命。所以,仁是佛家慈悲佈施的基本,仁慈行為的第一步就是佈施。佛介紹藥師佛十二大願後,第一步就說明佈施的重要,然而一切眾生是不肯佈施的。

前面談到一切眾生看到別人痛苦,當別人來請求幫助時,起初心裏不高興施捨,即使後來不得已而行佈施,心裏愈想愈痛,如鈍刀割肉。佛為什麼要說這些道理?‘藥師經’所提的佈施與藥師佛的修法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可大了,我們先看原文再來研究原因。

慳貪不止累積病情

複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

佛說世界上還有很多很多無量眾生,喜歡聚積財寶、物品,他自己本身都捨不得用,更何況他的父母、妻子、兒女、奴婢以及來乞討的人。

慳吝是捨不得施捨,吝比慳好一點,吝是比較上捨不得,即使拿出來給人家也不過是十分之一或百分之一。慳是內心堅固的捨不得,一毛不拔。慳吝就是對他人不肯慷慨,不肯幫助人,不願付出仁慈。不過,節省不是慳吝,如果對自己要求淡泊,嚴格地管制自己的欲望,卻對別人慷慨則是節省。中國文化儒家的教育是‘躬自厚,薄責於人’,躬是對自己要求嚴格,嚴格培養自己的厚道,對自己的要求很厚很嚴格,別人則寬容體諒,不要嚴厲責備別人。這類行為就屬於佈施。

然而,我們看到人與人之間,夫婦之間、兄弟之間、同學之間、朋友之間、幾乎沒有一個人真正做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責備人家,要求人家都嚴格得很,道德標準都是拿來要求別人,不是要求自己,這就是凡夫眾生。菩薩道的道德標準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如果做不到就是慳吝。凡是慳吝的人一定貪,貪的人必定兇狠,這種心念是連帶的、必然的。為什麼呢?因為貪欲得不到滿足,相反的作用就是兇狠。一個寬大淡泊的人,一定是仁慈的。世界上一切眾生幾乎全體都在慳吝中,慳吝是不能舍;貪欲是侵佔別人,在別人那裏沾到一點利益就高興,乃至在言語上占了便宜都高興。總之,想盡辦法以損害他人為滿足。

所以,慳貪是一切眾生基本的心理,這是心病,這種心病只有心藥才能醫,心藥就是自己瞭解道理後懂得佈施。慳吝的心念久而久之會轉變成身體上的疾病。我常對中、西醫的朋友說笑話,但也是真話;我說不管今天的醫學如何高明,如何發達,中國人有兩句老話:‘藥能醫假病,酒不解真愁’,一切醫藥再高明只能醫假病,不管中醫也好,西醫也好,真正醫不好的是死病,人要死的時候,你一點辦法都沒有,怎麼都醫不好,如果能把人醫到無病,人就不會死了。所以儘管醫學那麼發達,人還是照死不誤。

佛法標榜‘了生脫死’,醫治生老病死的病,事實上,佛法在世間,一般信佛、學佛的人照樣生老病死,原因就是人始終沒有醫好自己的心病。有慳吝心理的人,立即被一個智慧高、定力深或者定慧等持的人一眼看穿。不僅是人,一切眾生乃至動物如有慳貪心理,很容易被看出來,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心理會轉變生理,心有慳吝的結,他的表情、神氣、生命的四大就呈現出來,一望而知。所以無量眾生慳吝不止,就已經在累積病情。

提一件小事,有一天香港有個朋友打電話來,這個朋友一家人做了很多好事,全家五、六口擠在一個小房間。我們這裏的同學到香港,他都儘量不讓同學花錢住旅店,招待到他家住,連我的兒子從美國回來經過香港,他也把他拖去住。後來我的孩子寫信告訴我,很感激香港那位朋友盛情招待,可是回去病了一個月。夏天香港很熱,那位朋友又捨不得裝冷氣,有一點強尼可做好事,一家人擠在一起,把房間讓給客人住,結果我的孩子說他痛苦極了,熱出病來了。昨天夜裏,那位朋友打電話來說:‘老師!挨了您的罵,我下狠心啦!買了一台冷氣。’我說:‘好啊!你裝冷氣可別當土包子啊!把冷氣開的非穿棉襖才過癮,你那個小房間我雖然沒看到,但是同學回來都跟我提過,只要開到涼快就好啦!’他說:‘我知道,我知道,我還捨不得電呢!’

他這種捨不得是節省,不是慳吝。為什麼告訴你們這件事?很多人有電風扇,夜裏貪涼吹一整夜,告訴他不要這樣,會受寒啊!結果不聽,天天到這裏來拿藥吃,再不然頭也痛,身上刮痧刮得紅一塊、紫一塊的,你告訴他這樣會生病,他還是要貪涼。什麼叫貪心?你不要認為我不貪錢、也不貪名、不貪利就是不貪,你錯了,我們的心理行為隨時都在犯貪,貪了得病又捨不得看醫生,一方面捨不得,一方面倔強。有時候我拿藥逼著他還得拜託他吃,拜託不了,我罵起來,他怕了,只好吃藥。實際上我這一包藥成分也是好幾百元,他不知道,當便飯吃,那你夜裏不要貪涼吹風吹一夜好不好呢?他不幹。所以眾生處處犯慳貪的毛病。

回想我們小時候那裏有什麼電風扇,天氣熱得要命,頂多穿條短褲,套件汗衫;有些老太太們上身脫得光光的,兩個大奶子像口袋一樣掛在肚皮上,反正老了,以老賣老,我們看見也不覺得怎麼樣,對老太太一樣恭敬,老太太搬把椅子坐在弄堂,過道風一吹,手上的扇子一搖,不時喝口茶或吃口綠豆湯,那種享受勁兒,好像到了色界天天頂上啦!那樣的日子我們也過了,而且過得很好。現在有電風扇又有冷氣,還覺得這樣受不了,那樣不舒服。物質文明越發達,人類慳貪的心理越嚴重,不知名的病痛也越來越多,怎麼來的?心理慳貪來的。

所以‘藥師經’提慳貪和佈施這些道理,有什麼關係呢?其中意義很深,能在心理上解脫得開就是內佈施。譬如夏天出出汗也蠻舒服嘛!從生理衛生和養生之道來看,夏天應該出汗,一個人夏天不流點汗,毛病都積存在體內無法排出。冬天則講究時髦,暖氣開得像夏天一樣,要穿夏天的衣服才舒服。在西洋,由冷暖氣引起而醫不好的病特別多。

再講一件事,有一個年紀大的老學生,是坐在辦公室上班的,膀子酸,抬不起來,各醫院都檢查遍了,沒有毛病,只有一點風濕,風濕藥吃了也醫不好。有一天跑來看我,向我訴苦,連字都不能寫,痛苦極了。我問他看醫生沒有?他說中西醫都看過啦!我說:‘你的辦公桌很大,桌上有玻璃板。’他說:‘對啊!老師沒有去看過怎麼都知道?’我說:‘知道,因為你的兩隻手風癱了嘛!’他說:‘這有什麼關係?’我告訴他我以前也學時髦,辦公桌上擺塊玻璃板,夏天兩手肘一放,很涼快,幾天以後打坐,這個地方氣脈通不過,我就知道問題出在玻璃板上。我叫他們把玻璃板統統拿掉不准用,也不准用尼龍、塑膠,改用厚紙板,上面鋪一層布就好了。辦事的同學捨不得,說一塊玻璃板要一千多塊,換新的墊板又要花錢。我說花錢就花錢,那樣氣就通了嘛!

我告訴那位膀子酸痛的老同學,把辦公桌上的玻璃板拿掉,也用不著吃藥,過一陣子就好了。結果照我的辦法做了,不藥而愈。為什麼?因為手放在涼冰冰的玻璃板上辦一天公,他貪圖享受,玻璃板下面墊一塊布,綠油油的多神氣啊!又有專人伺候泡茶,當主管的雖然不是一呼百諾,那種氣派也很夠味,可惜兩手風癱了,這個道理何在呢?講病情病症是如此,講原理則歸咎于心理慳貪。所以科學文明愈進步,大家又不曉得求心理解脫,一味過著物質的機械的生活,慳貪愈厲害,疾病愈多。又如燈光要越亮越好,所以眼睛的病也多了。

那麼,這與佈施有什麼關係呢?內佈施就是解脫、放下,一切外境都能夠擺開。外佈施是把自己的財物、一切的好東西給別人用,你要拿去用,眾生慳貪嘛!滿他的願。所以藥師經要講慳貪的道理

功名富貴最迷人

‘複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資是資產,是有形的物質:財是金錢、鈔票等。積累財物,拼命賺錢,賺了又賺,多了還要多,有了更想有。我也玩過名利,也玩過權位,功名富貴,我清楚得很。我常常聽同學們講對名利一點都不想,我說放狗屁,他們被我罵得愣頭愣腦。我問:你看過名利沒有?你求名利求得到嗎?功名富貴不想,你做得到嗎?功名富貴很可愛啊!你到了那個位子就會曉得,心裏想喝茶,眼睛這麼一看,一排茶葉就擺過來了,烏龍啊!鐵觀音啊!鐵羅漢啊!清茶、花茶、菊花茶,應有盡有,因為你是名利中人、權位中人。你如果想一樣東西,馬上擺在面前,那多麻醉人啊!隨便講一句話,明明講錯了,下面站著幾千人喊‘是’那個味道是很好,自己馬上覺得長高了。我當年就有這個經驗,站在臺上隨便說一句話,自己心裏都覺得講錯了,可是大家卻表示很對。我心想完了,不能再這樣下去,再搞下去會把自己埋掉,這得自己有警覺性。

所以說功名富貴永遠不會有滿足的時候,越多越好,那真是好玩。隨便到一個地方吃飯,吃完了結帳,結果一餐一萬五,好!連小費給兩萬,五千塊小費,功名富貴要錢哪!下一次再來,隨便要什麼位子有什麼位子,要什麼菜就有什麼菜,都是錢玩出來的。你們不要功名富貴,嘗過這個味道沒有?充其量吃碗牛肉面,還你請我,我請你的,以為這樣就不要功名富貴?不要吹了,你到了那個位子一定昏頭的。像你們年紀輕什麼都不要,到這裏來試試看,‘老師早!老師好!老師不得了!’恐怕你頭都暈了!你自己也會覺得很偉大,而且越看自己越偉大,與積集資財一樣,有了錢要啥有啥,山東話說:‘要兮麼,有兮麼。’那是可愛啊!迷人啊!

慳貪積聚

慳貪積聚是連著來的,慳貪後馬上喜歡積聚,要了還想要,多了更想多。像我現在別的什麼都可以不要,一聽到香港或其他地方有本好書就貪了,只要有人打電話告訴我‘老師啊!這裏發現一本好書。’‘什麼書?’‘唔!好!好!快寄來!不管多少錢。’還是貪啊!佛像莊嚴的,好啊!買啊!趕快寄來!一大堆佛像圍著,想想自己真是慳貪,對不對?我是有錯就要坦白出來,學佛人自己要隨時反省。不要認為積聚資財是光指錢而言,錢比較明顯而已,任何物質都算,所以出家人的衣服只准有三件,不能有第四件。我過去也守這個戒律,西裝始終保持三套,有第四套非送人不可。不過我有好幾件長袍,送也送不出去,如果送給跟我個子一樣高的年輕人,穿著長袍在街上逛,人家看了會說不像話,什麼東西!沒有資格,只好把長袍掛起來。想把這個衣缽傳出去,無奈傳不出去。

下面佛說的是感歎的話,‘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佛說那個有慳吝又貪的人所喜歡的東西,他自己本身都捨不得好好享受。你們想想看,不要看別人,看看自己,好東西藏在冰箱捨不得吃,一個月下來,壞了,只好仍。捨不得給父母、妻子、兒女、奴婢,更不願意拿給別人。現在講的是我們的心理狀況啊!不要看文字好像勸世文,佛經講一切眾生的心理狀況就是如此,藥師經的秘密在那裏,他明白地告訴你,身上的病是心理慢慢形成的。

不但自己捨不得用,也不給人家用,更不肯給乞討的人,世界上都是這樣的眾生。因為有如此的心態,所有變成了疾病,如果是錢財損失了,那種內心的痛苦、煩惱、懊惱,不知不覺就形成身體上的病。所有一切眾生,隨時要反省自己的心念。

講到這裏,我要提一件幾十年前的往事。有一次我講經講到佈施,我的一位朋友坐在下面聽,聽完了回去大罵我,他說:‘他講佈施的意思是叫別人把錢拿出來給他,因為他曉得我有五萬塊美金的存款。’其中我真不曉得他有錢,唉!你說有什麼辦法?眾生慳吝。所以,你們在座的有好幾位都有經驗,想在這裏捐錢,無論如何我們這裏不接受。為什麼呢?這要看你是否真的能舍,否則你將來想起來,後悔的痛苦不得了,那個果報不可思議。不是我們這裏接受的果報不可思議,而是你自己心裏痛苦、煩惱的果報不可思議。痛苦的果報形成後日的病,日後指的還不是來生,就是這一生,這就是修行的道理。

慳貪的果報

現在佛繼續說因為慳貪心理,來生所得的果報的情形:

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間,曾得暫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今在惡趣,暫得憶念彼如來名,即于念時,從彼處沒,還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惡趣苦,不樂欲樂,好行惠施,讚歎施者,一切所有,悉無貪惜,漸次尚能以頭目、手足、血肉、身分施來求者,況餘財物。

日夜在慳貪中的人,死了以後墮落惡道變成餓鬼。餓鬼的果報就是從慳貪心理而來,佛經上形容餓鬼呢?餓鬼眾生的體積大,喉嚨食管非常小,或者胃不好,接受不了食物。你問那裏可以看到?研究生物的就知道,深海中有些生物,除了極少數如鯨魚會浮到水面吐水外,許多都不會遊到海面上,很可憐!深海下面是黑暗的,有形生物本身帶電發光,但是喉嚨很小,也不太容易找到東西吃,如果活上幾百年,幾百年大多都在饑餓狀態中,這就是餓鬼道。

人的餓鬼道在醫院也可以看到,好多人患‘吃不消’的病,嘴巴插一根管子,但是吃的欲望仍大得很,現在醫學發達,打葡萄糖補充體能,病人飽嘗‘吃不得’的痛苦,實際上已經進入餓鬼道的境界了。所以,看世界眾生相,天堂、地獄在人間都看得很清楚,只因你智慧不夠,觀察不出來。

傍生趣,什麼是傍生呢?傍生就是畜牲;什麼是趣呢?趣就是趣向。這一條路上,有許多人是活著的人,但是心理的結使影響到生理,已經變成畜牲道了。世界上畜牲道的人很多,非人形的也不計其數,尤其到很痛苦的地方,如醫院、麻風病院就會看到。不過你們不要輕易地去接觸,麻風病傳染得很厲害。

可是話說回來,我有一個同學在麻風病院已經服侍病人十六年,我真佩服他,我問他不怕嗎?他說怕呀!可能現在已經被傳染了,所以跟老師講話站得遠遠的,我問他不難過嗎?他說不難過,願意這一生奉獻給他們。這位學生不是佛教徒,也不是其他宗教徒,真是偉大,我只有相他合掌。我說你不要叫我老師,我要叫你老師了,你這個行為就是菩薩道嘛!他說這沒什麼了不起,我說我都做不到啊!那裏面的人都變形,痛苦得很。差不多的動物、生物都是橫行或爬行,所以叫傍生。

佛說,這些眾生或者在畜牲道,或者在餓鬼道,如果多生多世以前聽過佛法,聽過‘藥師經’或藥師佛如來名號,在遭受極痛苦的刺激下,不知不覺突然念出‘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或‘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即于念時,從彼處沒,還生人中’,畜牲的身體死了,解脫了,馬上可以投胎變人。

這是真的,在座很多人都有經驗,從來沒有學過佛或念某個咒子或結過某種手印,突然自己會念咒會結手印。有位同學有一天問我是不是有‘這個’手印,我問他怎麼會?他說打坐看到自然曉得,我說對啊!這是某某佛的手印。這就涉及到阿賴耶識的問題,多生多世,你聽過一下,那個種子留在你的八識田中,因為痛苦到極點,刺激阿賴耶識功德智慧的靈光發現,偶然把握住,自己念起來。因此,阿賴耶識那一念的種子之重要可想而知,‘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所以,人於一念之間,不要隨便輕易動貪嗔癡的念頭,否則隨便一動,阿賴耶識的種性便種下了惡根,將來結惡果,種下的善根將來就會結善果。

以苦為師

要成功任何一件事,都必須因緣具足,用現代話來講,就是要具備充分而必要的條件,學佛這件大事更是如此。所以學佛的人都發願他生來世再得生命時,不要遭遇三災八難。三災即世界上的劫數:刀兵劫、瘟疫劫、饑饉劫。

刀兵災難就是戰爭,你們這一代大都沒有碰到;我們這一生可是親眼看到,戰爭一來,首遭其害的就是老弱婦孺。當年我坐在車上逃難,車行之處,只看到老人、小孩、婦女,像錢塘江的浪翻下去一樣,一排一排倒下去,回頭一看,眼淚都沒有了。你救誰啊?人的生命相螞蟻一般。所以古人說:甯為太平雞犬,不作亂世人民。亂世的人,生命不值錢,你要知道,這個色身都是母親懷胎十個月所生,含辛茹苦所帶大,一個戰爭一來,一聲命令一下:‘開槍’,機關槍一掃,人就那麼一排排倒下去,沒有把人當人,那裏有人就往那裏打。一顆炸彈下來,只看到血肉橫飛,一條大腿吊在樹上,一隻胳膊掛在電線杆上……真是慘不忍睹,這是刀兵劫的災難。

瘟疫劫就是傳染病,情形嚴重的,一天當中,一個地方乃至全縣的人全都死光。

饑饉劫,就是饑荒,如山洪爆發,海水倒灌,龍捲風等等還是小災難。當大水災或大旱災發生時,家就沒有了,連人影都沒有,房子也沒有,吃的也沒有,持續好幾年,當然要餓死了。那還不是命啊?

所以古人發願他生來世再投胎,第一先避開三災。但是你真避得開嗎?能避開三災,已經是多生多世修行,累積功德所得的結果。

八難,其中一難是生北俱盧州,還有一難是生長壽天,因為這些地方永遠沒有痛苦、沒有煩惱,沒有苦惱的刺激,所以也沒有佛法,活著快快樂樂的,無病無災無煩惱,要什麼有什麼,就在神仙境界中,何必學佛修道?所以佛說,以苦為師啊!這個婆娑世界有苦有樂、有煩惱、有和平,一切都是一半一半,一陰一陽,因為痛苦從刺激,激發你自性中善念的靈光現前,此所以阿賴耶識種性如此之重要,一念經過八識田中,有了這麼一點種子,在極苦的時候,善心就會發現。

再看看世人的心理,最壞的人在臨死的時候也會起善念。中國人講:‘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這是必然的。你看許多土匪、強盜,真要殺他,一身都軟了,然後告訴旁人不要學他,這是在遭受最大的刺激時,善念出現了。這種心理是阿賴耶識的作用。

再說天才是怎麼來的?都是多生多世喜歡在某一方面貪執,他生來世種子爆發,所以有些人生來就會畫畫;有些人生來就認得字,像唐朝白居易三歲能認之無二字,家裏人不信,拿一堆亂七八糟的字試驗他,他也能找出來。這就是阿賴耶識根性的問題。

所以佛說有些眾生在極大苦難當中,在三惡趣中,‘暫得憶念彼如來名’。阿賴耶識的種子忽然爆發,‘藥師如來’的名號莫名其妙地閃現腦際,就是這一念,當時受痛苦業報的身體即刻死亡,或在畜牲道死,或在餓鬼道死,然後還生人中。不過,生在人中也要看他的業力重不重,如果業力重,從餓鬼中來,或是從畜牲道來,或是天人中來,或是阿修羅道中來,他身上所帶的業習未斷,稍有定力的人一望而知。

宿命通

有些人過去生的善業重,惡業輕,一生下來就有宿命通,知道自己前生是什麼。過去我有個朋友,是位名氣很大的老前輩,也學佛,那時我還不到三十歲,他已經五、六十歲了。他相貌很好,紅光滿面,白髮蒼蒼,白頭發白鬍子,飄飄欲仙。抗戰勝利以後,我準備回南京,他知道我要離開四川,特地老遠趕來陪我一天,他說這一次離別不知幾時再見面,我怪他說這種沒出息的話。這位老前輩文章寫得很好,說他自己過去生是歐陽修,所以這一生寫歐體,字體也像歐陽修;又說他在清朝是某某人;前生的果報最壞,是一條狗,因為再前生造了一個很大的惡業,所以前生變成狗。狗報八年,煩得不得了,大便都不肯吃,後來把自己氣死了。我罵他怎麼說見不到面,大不了再來嘛!

我以前年輕的時候很狂妄,比你們狂妄多了,那才是真太保,跟你們現在的狂妄不一樣,現在年輕人的狂妄,我連看都不要看。那些老前輩,學問好,地位高,看到我,摸摸我的頭,喊我小孩,我都不高興,我說:‘什麼小孩?你兩、三歲的時候我還抱過你呢!那時我七、八十歲,為什麼叫我小孩?’我那個時候就有那麼討厭,老前輩被我搞得一愣一愣的。

人,就是生生世世在輪轉。有些人生下來就有宿命通,知道自己的前生或他人的前生。宿命通是從定力來的,不要認為打坐就是定,你說那我坐了三年,都坐不出宿命通?你那是昏沉、散亂、不叫定力,兩條腿雖然盤得很好,心裏念頭卻不斷。定,是心境如青天白日無所不照,既不昏沉亦不散亂,也沒有妄念,這麼一定,身體已經妄了。你以為坐在那裏不動就是定嗎?那叫盤起腿來睡覺。還有,打坐坐不住的,是氣脈不通,東扭西擺的,完全跟著身體搞,那時病態,你還以為是氣脈通了呢?那是病,什麼病?神經病,不是精神病,是神經不對,神經硬化、老化,氣走不通,這裏漲痛,那裏難過,趕快念藥師如來啊!不要誤以為是功夫。

宿命通是從真正的定而來,但有些人不修定也有宿命通,這叫報通,是善的業報而來,多生多世因念佛號,或持藥師如來,或念阿彌陀佛,或稱釋迦牟尼佛,這一生善報現起,天生就有宿命通。所以報通並非修定而來。得宿命通的人曉得前生是貓、狗、蟬螂、泥鰍,如果是蟬螂、螞蟻、泥鰍……等,還得先變成貓、狗之類高一級的動物,然後才能轉換成人身,很不容易。他曉得惡趣的痛苦,因此不追求人世間的欲望,這種‘不樂欲樂’不是修道成功,而是害怕。有許多人這一生清閒淡泊,不須守戒而自然在戒中,那是因為膽子小,並非有道行,受罪受夠了,心理上怕那一念,不是戒律嚴謹,也不是智慧、道德成就,而是過去生阿賴耶識習氣上變畜牲、餓鬼,受罪受夠了,下意識害怕,所以很老實,不算是道,道不是這個境界。

講一點現代人的心理,我看過也經驗過很多,許多孤兒出身的人,長大後有兩種極端的心理,一種是將來發達了,對別人非常好,既慷慨又喜歡幫助別人,因為自己曾經受過孤兒的痛苦,不希望人家再受。另一種孤苦零仃成長的孤兒,日後有了成就,對社會上任何人都是仇恨,因為當時受苦沒有人幫助,認為社會上沒有好人。所以有些從苦難中出來的人,不是喜歡幫助人變成大好人,就是慳吝慳貪,比壞人還要壞。這其中就有阿賴耶識發起善報、惡報的關係。

讚歎施者

因此,由於過去多生多世修習佛法,雖然這一生生命是從三惡道中來,但因善根發現,好行惠施,喜歡給別人恩惠,喜歡佈施,甚至‘讚歎施者’,看到別人佈施就讚歎。讚歎很難啊!一般人聽到別人誇讚某人,心理就不是味道,總是不以為然,總想轉個彎或三天兩天轉過來破壞他,眾生的惡業就是這麼造的,不願意讚歎別人的佈施。所以,雖然自己沒有力量做到,也應該多讚歎別人。

不過,讚歎也會產生反效果,根據我的經驗,會出毛病。你們都知道,我喜歡捧人,尤其喜歡捧學生,結果卻把學生捧壞了。被捧的人認為老師都講他了不起,就驕傲起來。本來看他有一點善而讚歎,他就應該更善才對,結果是越讚歎越‘起不了’。幾十年的經驗告訴我‘此路不通’,所以我現在反對獎勵,非得
拿金剛怒目來對待,這樣才乖一點,否則,你了不起啊!了不起!最後變成起不了。

可是話又說回來,還是要行讚歎功德,因為某人原來只有一分好處,宣傳他十分,某人經這麼一宣揚,不好意思,一定要做到那個標準。本來讚歎的動機在此,可惜往往得反效果,可見讚歎施者多麼難。

佛說這些多生多世有善根的人,因為讚歎施者,一切所有悉無貪惜,自己的所有一切,肯佈施出來。佈施很不容易,財物佈施還比較容易些,慢慢還得把自己的頭、眼睛、手腳、血肉等……施給有需要的人。施捨身體,現在更方便,醫院中的捐血、捐獻眼角膜等都是。要死的時候立個遺囑,把身體的器官都捐贈掉,更何況財物。

內佈施外佈施

所以講內佈施,能夠放下,解脫,非常難。人生難以佈施的,第一是錢財;第二是生命,這兩樣做到了,不成佛也是菩薩。

現在講一件事給你們聽,是聽來的故事,當時聽了就不勝感慨,是學生告訴我的:

‘印度某某人來了,想來見您。’

我說:‘不認識啊!’

‘他認識您。’

‘忙得很,算了!’

‘老師,這個人有道理哦!’

‘什麼道理?’

‘創辦“眼庫”,發起全世界捐獻眼角膜的就是他。’

捐獻眼睛非常痛苦,人在將斷未斷氣時,把眼睛挖下來冰凍。這個人‘擁有’很多眼睛,分送各個國家,分配權在他手上,所以每個國家都爭取他,譬如送某國多少只,這個國家就可以醫治多少失明或眼睛壞了的人。‘現在我們這裏公私立醫院為了爭取他,都變成冤家,因為多爭取幾隻眼睛,就能多救幾個人,醫院聲望高,生意也會好。’

我說:‘此乃佈施之過啊!做好事會出毛病的,想想看天下的好事容易做嗎?所以六度萬行都需要智慧。

所以,要真正佈施,讚歎施者,很難!能將頭目、手足、血肉……拿來佈施,更難!用精神佈施也難,多講一句話,多照顧別人一點,多犧牲一點時間,決不幹。我看得很多,叫他多勞動一點,多受點委屈,絕對不幹。表面上慷慨很容易,仔細反省自己,一點都沒有做到,既然沒有做到,你求藥師佛有什麼用?學佛第一條就是叫你外佈施、內佈施。

眾生能夠以醫藥佈施給別人的,他生來世無病無痛,而且得長壽。這類朋友我也見過,一輩子沒有病痛,活到八、九十歲,連頭痛是什麼滋味也沒嘗過,也有一輩子沒有做過夢的,這種人躺下就睡著,睡醒了就起來,不曉得夢是什麼樣子。多幸福啊!在人位上講,他福報大,一生無夢,可是他心中也沒有什麼煩惱,但是實際上睡著了作不作夢?必然作夢,只是醒來就忘了,那是無記業重(業有善業、惡業、無記業)

所以你們記憶力不好的,讀書記不得的,那是前生造的無記業重,無記業的果報是畜牲道。所以你們打坐要小心,拼命求無念,都落在昏沉中,修了半天,結果鑽到牛胎馬肚去了。什麼是定?定的影子都不懂,以為無念就是定,你那個無念正是往牛胎馬肚裏的因。小昏沉是無記,是失念,注意喔!修持不要亂搞,把這些道理真的搞懂了,本身自然就得藥師佛感應。什麼感應?念藥師佛的名號不算感應,必須一念清淨,身心內外一片琉璃光,在藥師佛的境界中,自然得到藥師佛的灌頂、加庇,自然無病無痛,這也就是長壽佛的修法。

以上是關於佈施的一段,如果不說明,你看這一段也沒什麼了不起,只不過勸人為善,將一下佈施而已,與藥師佛有什麼關係?關係就是剛才向大家報告的。

持戒

現在繼續講持戒。

複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雖於如來受諸學處,而破屍羅。有雖不破屍羅,而破軌則。有于屍羅軌則,雖得不壞,然毀正見。有雖不毀正見,而棄多聞,於佛所說契經深義,不能解了。

佛說:再其次,文殊菩薩啊!有些眾生雖然在佛那兒受教求學,包括出家、在家的,換句話說,有些眾生跟佛學習,而且是真正學佛,接受佛的一切教1法。諸學處包括經教、教理、大小乘、顯密教、戒律等。經律論三藏皆通的學佛者,而破屍羅,卻破了戒,屍羅就是戒。

破戒比犯戒嚴重,犯戒是自己行為錯誤,違反了戒。破戒則是身口意所行所為,在有意無意間破壞了戒律,乃至譭謗戒律。以世間法來譬喻,好比百姓犯了法,可判刑三年、十年,嚴重的判無期徒刑。如果是法官犯法,那就嚴重了,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破屍羅就是知戒犯戒,非常嚴重。

很多人包括我在內,口口聲聲說自己守戒,或以戒律標榜自己,嚴格講起來,處處犯戒,因為菩薩戒第一條就是不能‘自贊毀他’。自己認為是以戒為標榜,以禪宗為標榜,或以淨土為標榜,其他都不好,早已犯了根本戒,根本屍羅已經犯了。

佛教有一句通俗的話,‘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出家人必須彼此讚歎,彼此恭維,彼此講好話,佛法才會興盛。結果今天的佛教卻是‘唯有僧毀僧’,問題相當嚴重。再不然,還沒有聽過‘我’的教理,就看不起他,尤其是標榜某一宗、某一派的人,這種過錯犯得最嚴重。以我的眼光看,我是個凡夫,以可憐眼看天下可憐人,世界處處都可憐,看到學佛的人都在可憐的破戒中,很嚴重,很可悲。

佛又說,有些學佛(要受教義的,沒有受教義不算數)的人雖然沒有破戒,但是卻破壞了團體的規矩。譬如各個寺廟因環境不同,有其特定的規約、原則,有些自認了不起的人,不願遵守這些原則,就叫破軌則。破壞共修團體生活軌則,所犯的罪業更大,所以我們這裏寧可罵你,把你趕出去,不希望你再造這個業。那是慈悲啊!共修道場所訂的規則就是戒律。有些人不但不守屍羅,還要破壞規矩,佛法的真正教育就是叫人作個規規矩矩的人。你到一個團體,到一個環境,不能守規矩,可見你做人不守規矩,吊兒浪當的不在軌道上走,那還有什麼用?在人中已經不算一個份子了。

佛進一步又說,‘有于屍羅軌則雖得不壞,然毀正見’,一層比一層嚴格,不是一層一層罪輕,軌則比屍羅嚴重,正見又比軌則嚴重。有些人學佛不犯戒,也沒有破壞規矩,但他心裏的眼睛已經瞎了,沒有正見,對於什麼是真正的佛法?什麼是真正的修持?看不清楚,那是因為缺乏智慧,沒有頭腦。沒有正見即是佛法的瞎子,縱然在修持也是盲修瞎煉。我經常看到許多人佛法講的頭頭是道,自己認為比任何人都聰明、都高明,講出來的話好聽得很,實際上,一點都不是佛法,行的全是魔道,甚至是地獄道,為什麼?就是因為沒有正見。所以正知正見是學佛最為重要的,非常非常重要的關鍵。

有了正見才能講戒律

我們曾經講過佈施和持戒,有一點大家必須留意,幾乎每一本經典都會提到菩薩道的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為什麼藥師經也提到這些呢?一般人的觀念總會認為藥師經應該是講如何得長壽?如何消災免難?如何使人所求如願?怎麼也講起六度來了?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要想無災無難,沒有煩惱病痛,必須從心地上的修持開始,也就是從改變自己的心理行為做起,才能獲得藥師佛相互的感應。因此藥師經亦不免重提六度的重要性。

‘有雖不毀正見,而棄多聞,於佛所說契經深義,不能解了。’如果沒有真智慧、正知見,六度萬行有時候看似做善事,實則是做了壞事,所以一切以正見為首,因為正見能破除迷信而起正信。正見從何而來?正見必須有高度的、真正的般若,真正高度的般若又自何而來?必須要懂得方便般若、文字般若、境界般若、眷屬般若。般若意即智慧,因中國文字‘智慧’一辭,不足以概括般若的內涵,所以不直接譯成智慧,而以梵音‘般若’代替。五般若就是:

一,實相般若

悟了道,見到道體的本身即實相般若。

二,境界般若

見到道體,有‘見道’的境界。

三,方便般若

見到實相般若,是有了‘根本智’,但還須求‘差別智’,然後才會懂得一切方便般若,對一切差別法門的要點都能透徹了知運用。

四,文字般若

有了方便般若的人,文字般若自然殊勝,文字般若都是因實相般若境界而來。

五,眷屬般若

包括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般若就是正見,有正見的人才能談修持與成就,否則都是在盲修瞎煉。那麼,真的正知見從何而來?靠多聞而來,沒有正見的原因就是自己不肯求多聞。

佛學所稱的多聞,並非聽聞的聞。佛經記載,佛的十大弟子中,阿難尊者多聞第一。多聞包括一切學問、一切差別法。阿難尊者因為隨佛多年,對佛所講的一切經、一切律等,一切學問都能深切記聞,所以多聞第一。

我們知道正見自多聞而來,不是光坐在那裏不求多聞,不研究佛的經律論的深義而能得。

‘契經深義’契是完全相合,對佛經深義完全瞭解,古代翻譯為契經。如果對佛所經典的真正意義不能瞭解,文字看得懂,經義重點卻不能證到,因此無法成就多聞,亦不能成就正見。

舉例來說:現代佛學很流行,研究佛學的人也很多獲得碩士、博士學位,也能成為教育他人的大專教授,如果真要問起有沒有研究佛經原典?所獲得的答案多是否定的,那麼這些學者所看的佛學著作是不是近代人所寫的文章、注解呢?答案是肯定的,現代研究佛學的人大部分走此路線,情況非常嚴重,這就犯了‘於佛所說契經深義,不能瞭解’的毛病。看了一點現成的佛學文章,什麼空啊!緣起啊!而提出一些佛學看法,這些與真正的佛學根本毫不相干。

又譬如我們現在所看的藥師經原文,文字都看得懂,如果要達到‘契經深義’,則不但要理解文義,更要完全解了,所謂‘了了見’每一句話都要在心地上求證過、通達後,才能謂之‘解’,也才能‘了’。

解了佛經後,增加多聞;有了多聞後,增加正見。換句話說,我們把文字倒回去看,有了正見才能講戒律,不破軌則,不破屍羅。那麼,順著文義下來就是說要想不毀正見,對三藏十二部經律論必須通曉無礙,尤其是經典,因為戒律來自經典。佛所講的稱為經;律是釋迦牟尼佛當時所制定的戒條,有些是佛的弟子們針對現場發生的事所訂立的規範;論是後世菩薩們的著作,如成唯實論、大智度論等等。

佛法經律論的真正深義在什麼地方呢?在一切佛親自所說的大小乘經典中。所以大乘經典、小乘經典均要研究,才會瞭解經文深義,進而增加多聞,成就正見,如此才是真修行。

眾生與生俱來的傲慢

有雖多聞,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謗正法,為魔伴黨。

有些人學問好,尤其是學佛的人,研究過經律論,也瞭解佛經,成就了什麼呢?成就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增上慢。一切眾生,不僅僅是人,所有一切生命的貪、嗔、癡、慢、疑都是與生俱來的。貪、嗔、癡,大家都聽得很多了。慢,慢是什麼呢?慢就是我,我們常聽見別人講口頭禪,或聽到街上發脾氣的人罵一句‘格老子’,這句‘格老子’就是我慢。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覺的自己了不起,即使是一個絕對自卑的人,也會覺得自己了不起。有自卑的人都是非常傲慢,為什麼傲慢?因為把自我看得很重要,很在乎自己,但是又比不上人家。自卑與自傲其實是一體的兩面,同樣一個東西。一個人既無自卑感,也不會傲慢,那是非常平實自在。

中國文化裏莊子有一個比喻傲慢的典故:‘螳螂當車’,他說螳螂發起脾氣來,舉起兩隻細長的手臂,想把車子擋住,不讓車子過,結果可想而知,不但被壓扁,連漿都出來了。莊子這句話是比喻人‘自不量力 ’,超過自己能力、智慧範圍的事非做不可,螳螂當時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勇氣,想用兩隻手臂去擋車了?就是因為‘我慢’。一般人常說:‘格老子,我不在乎!’ 你不在乎就變成肉醬啦!

眾生的我慢與生俱來,一個人如果能去掉慢心,那就快要修到‘無我’了!從心理學的觀點可以看出,我慢特別高的人,所做的事情都古裏古怪,由於傲慢的變態心理,在某一方面就顯現出來了。一個怕羞的小孩,看到人就躲,是不是窩囊?根本不是,他表面上怕羞,內心卻非常傲慢。

還有疑,多疑,對任何事、任何人,尤其對修持信不過。貪嗔癡慢疑是眾生的劣根性,不容易去掉。慢與疑包含在貪嗔癡中,癡是沒有智慧。在修持上慢與疑比較容易看到,比較容易瞭解,因此通常只提貪嗔癡,比較少提及慢、疑。

增上慢

我們對我慢已有了瞭解,再看什麼叫增上慢?增上慢是人本來只有慢心,因某種原因又把慢心的作用發揮得更淋漓盡致。譬如學問好、多聞的人,最容易產生增上慢。豈止學問,一切人在任何方面有些成就,更高更上的慢心必然隨之增加。像聰明人本來就自以為了不起,聰明人若再加上學識、經驗,如果走上壞路子,就是古人所說的:‘學足以濟其奸’,不學還好,有了學問更助長其作惡。

中國歷史上的奸臣,都是人才,都是學識一流的人才,像眾人皆知的秦檜,學問之好,頭腦之聰明,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以一手遮天,矇騙上面的人,其本事之大,可想而知。一個部下,能把高明的老闆瞞住,看不到下面的事情,那絕非普通人所能做到。這些人往往都是‘多聞之士’,學佛最容易犯這個毛病。

我經常公開告誡大家,菩薩道很不容易做到,以我自己為例,如果今天有人要我只膀子,那我捨不得,我還要用它,我還要寫字呢!我做不到。頭、目、腦髓一切都拿來佈施,我做不到。所以我不敢輕易說自己在學佛。但是我看到許多人一學佛以後,不管在家出家。經常犯‘天上天下,惟我獨尊’的毛病,我也常提醒他們注意,‘天上天下,惟我獨尊’的是教主,是我們的老師釋迦牟尼佛,可惜不是你也不是我呀!甚至還有一種謬論,常聽有些人說:‘不識字、不研究佛經不要緊,六祖還不是照樣開悟,六祖並沒有靠讀書開悟。’我說:‘那是六祖,你不是六祖半,更不是七祖,對吧?’六祖是沒有讀書,但是他碰到了五祖,有位好老師。像釋迦牟尼佛也不靠祖師開悟,他可沒說不讀書。釋迦牟尼佛在十八歲以前就成就世間一切學問,為什麼你不肯讀書?不肯跟佛陀學呢?

學佛講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講四無量心,早課晚課,不知念了多少遍。法門無量誓願學,無量法門也包括邪魔外道吧!無量,你學了幾個量?通通犯了增上慢戒。增上慢是個戒,增上慢的反面就是謙虛,絕對的謙虛,就是老子所講的‘虛懷若谷’。所以,大家要學習不犯增上慢,這裏講的只是戒,更重要的是:要戒除增上慢的心,才會增長多聞。

我經常碰到學術界學識很好的人,一來,一談問題,劈頭就是一句:‘我問你一個問題’,我就眼睛看看他。他再說什麼,我說我不懂。他說我問你,我說我不懂。用這種態度、這種口氣請教別人問題,多大的增上慢!連個請問、請教的‘請’字都不肯用。

增上慢的果報是什麼?往下看。

‘覆蔽心故’,增上慢把自己的本心蓋住了,以為自己了不起,自認為自己觀念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也許現在我年紀大了,比較少見;年輕時在大陸上看到增上慢的人可多啦!他們的聲望、名氣都嚇死人的,那種增上慢之重,那真是不得了。話說回來,我們年輕的時候也相當增上慢。

過去,看到老一輩的大居士,學識、名氣都是第一流,到了生病、臨死的時候,手忙腳亂,痛苦萬分,一點辦法也沒有,這時候所有的學問、佛法都不得力。最後一大堆人圍著他,大居士告誡後生晚輩:‘你們以後還是老老實實念佛吧!’我不提名字,一提名字就犯了增上慢戒,大概你們也可以想像得到。究其原因,沒有真正的修持,因為學問好,文章比人家寫得好,所以就犯了增上慢戒。

這種增上慢沒有方法制服,除非你比他還要慢,那麼如何做到呢?你要多聞,學問要比他好,有正見,有真修持,否則沒有辦法。

佛在經典中告訴我們,學問越好,所知障越多,修道證道越難,他生來世的果報,永遠是一個思想家、一個學者,不能證果。不但大乘菩薩果位證不到,小乘的果位也不可能。

你們常掛在嘴邊的‘外道、外道’,外道並不是你們所想像的其他宗教,或是邪魔歪道,外到那裏去啊?凡是心外求法都是外道,有學問,有思想,能言善辨,講理頭頭是道,叫他拿身心來證明,一無所能,因思想、念頭靜不下來,不能專一,不能定。所以學問越好,越容易產生增上慢,自己把自己的本心本性蓋住了,自是非他,自己認為自己的觀念才是對的,別人不對。

所以,大乘菩薩道的大戒第一條就是‘自贊毀他’,大乘菩薩道首先要學習的是真正的謙虛。

我常跟同學說,我看到學者就怕,看到文人就怕,看到藝術家就怕,看到能幹的人就怕,很多人看了就怕,怕什麼?自古以來,文人、學者、藝術家都犯了同一毛病:‘文人相輕’,看不起別人,文章是自己的好,兒子是自己的好,不過妻子是別人的好,是不是這樣?

我們小時候讀過一首名詩:

天下文章在三江 三江文章屬我鄉
我鄉文章算舍弟 舍弟隨我學文章

三江就是江蘇、浙江、江西。講了半天還是我第一。文人個個如此,人人一樣。算命的、看相的、玩藝術的,都彼此‘千古相輕’,相互妒嫉,甚至於打架。看別人生意好就眼紅,某某人八字算得好也不服氣。

搞宗教的,基督教、佛教、天主教都是‘千古相嫉’。你的廟子旺,我的廟子不旺,恨死你,恨不得夜裏一把火燒了你的廟子,或念個咒子把你的廟子毀掉。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是古人說的,我則加了兩句:‘江湖千古相仇,宗教千古相嫉’,我三樣都碰到過,真是可憐哪!有時我閉眼睛一想,都覺得還很稀奇,在‘千古相輕’、‘千古相嫉’,‘千古相仇’幾重的壓力之下,竟然還能活,而且活到幾十歲,也差不多啦!

談這些事實和道理,就在說明人根本是所犯的錯誤,就是慢心太重,自贊毀他,認為自己都是對的。我經常講,天地間的人,絕沒有自己承認自己犯錯的,都是別人不對。我坐計程車有個習慣,一上車就先說: ‘對不起?請你幫我開到某某地方。’司機回頭看看我,一臉莫名其妙的表情,覺得你這個老頭真奇怪,怎麼說對不起?對我說:我從來沒見過你這樣的人。我說是啊!請你啊!麻煩你,勞駕你。最後我下車又對司機說:‘謝謝你啊!’

任何人只要一犯錯,他心裏也明白,臉色立刻變紅,過了一會兒,自己再一想,馬上又找了很多理由支援自己,認為自己的對,錯的還是你。你看我們每個人是不是這樣?當然包括我在內。

嫌謗正法

人都是‘自贊毀他’,我的對,錯的是別人,因此不叫做修行人,因此不能成道。更加嚴重的是:‘嫌謗正法,為魔伴黨’。謗是譭謗正法,注意‘正法’這兩個字。什麼是正法?很難說,你說佛教是正法,他說其他宗教也不是邪教,到底那個宗教才是正法?宗教有一個相同點,真正的教義,誰的高深?誰的徹底?另外再討論,這裏不談。但是,一般的宗教徒喜歡譭謗人家的信仰,認為不是正法。

什麼叫正法?沒有悟道,沒有證得實相,你知道什麼是正法?沒有正見,何以知道正法?正法又是那一法?根據佛經,自己去看看,你去找出來那一法是正法?

當然,三十七菩提道品,四諦、十二因緣是正法,聲聞、緣覺是正法。但是到了‘楞嚴經’,佛親口將聲聞緣覺斥為外道;到了‘法華經’,佛說沒有三乘道,只有一乘道;到了‘金剛經’,佛說未曾說過一個法,沒有說過一個字,一概否認。請問那一樣是正法?不要認為我一學佛,我的就是正法,這是增上慢,正是譭謗正法。‘正’的上面還有個‘不’字,合起來念是什麼字?叫阿歪。

真的正法是無可說的,我們今天在這裏講‘藥師經’已經是多餘的了;沒有講‘藥師經’以前早就大徹大悟,這才是正法。八萬四千法門樣樣都是外道,也樣樣都是正道。所以禪宗六祖對當時的弟子們所開示的話,有他的正確理由,六祖說:‘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

所以,正法在那裏?正法在正知見--正知正見。然而嚴格說起來,真正的正知見對不對呢?還不行,你還要無一法可得,真了了,無正無邪,無善無惡,無是無非,連無也無,那差不多進入正法了,否則一切人說法都不是正法。像我現在上課,現在說法可以說在誹謗正法,因為正法無可說。

謗字上面還有個嫌字,嫌是討厭。很多人的根器不能跟他講正法,一講正法,他就討厭,自然無緣,他也聽不進去。你們將來年紀大了,慢慢變成善知識,就有了經驗,對方不但聽不進去,你正要告訴他時,他馬上走開,使人內心真是無比的憐憫,無比的悲傷,那真是沒有辦法。所以我有時候婆婆媽媽,‘你注意聽,不准多說話’,這樣他還是聽不到,不相干的話他聽進去了。重覆三次以後。我就不再講了。為什麼?他的業力太重,非要等他業力消了,轉了好幾大圈過來再說吧。眼前你就是想慈悲也沒有辦法,你讓他出去磨煉,消業障是大慈悲;不去受些苦,不去受挫折,業障消得慢。

所以,有許多人嫌謗正法,討厭正法。你自己知道嗎?不容易知道。很多年紀大的人跟我談話,你跟他講了一百次,你說你的,他說他的。我說我已經告訴你了,他又說:‘老師啊!我忘記了。’不曉得多煩啊!只好用極大的耐性、極大的智慧去教導他。

這些情形都是嫌謗正法。嫌謗正法是怎麼來的?就是從‘我慢’、‘增上慢’心理而來,所以要戒慢心。

‘藥師經’這一段講戒律的重點,首先要我們好好熟悉戒律,然後好好守戒,不要破戒;要不破戒必須有正見、多聞;要正見、多聞的最主要條件,必須去掉增上慢,去掉以自我為主的心理。所以,歸根就柢,重點還是在一個‘增上慢’。經文的要點搞清楚了沒有?不要又被自己的慢心蓋住了。

邪見與正見

如是愚人,自行邪見,複令無量俱胝有情,墮大險坑。此諸有情,應於地獄、傍生、鬼趣流轉無窮。

‘自行邪見’,什麼是邪見?在哲學道理及佛學因明的論辯中,很難下一定論。但是,我們所講的邪見,除了正見以外,妨礙我們成道的心理觀念和思想,歸納起來有五大類(一)身見(二)邊見(三)邪見(四)見取見(五)戒禁見。

所謂見,不是用眼睛看,譬如我們通常都會說某人有沒有見解,以現代話來說就是有沒有正確的觀念。什麼叫觀念?一般人如果沒有正式學過哲學,只曉得說:‘你觀念不對’,並不完全清楚觀念的意思。觀念就是見,你的思想見解構成了心理上的一個確定的力量,就叫觀念;你認為這樣對或不對,就是習慣性的觀念。換句話說,第六意識非常堅固,認為這個理解、看法是對的,就是觀念。

譬如我們老一輩的人有一個很古老的觀念--穿長袍。舊社會沒有電風扇,夏天要去看朋友或者見長輩,非穿長袍不可,熱得汗流浹背也不敢脫。萬一在家裏穿個短褂,聽到某位長輩或老師來了,趕緊跑進房裏穿上長袍,一邊扣鈕子一邊說:‘對不住,對不住,馬上來。’長輩說:‘沒關係,熱天無君子嘛!寬衣、寬衣。’這邊回答:‘不敢,不敢。’那邊再說:‘寬衣,寬衣。’摧了兩聲才敢把長袍脫了。在古代這裏禮貌,是觀念形成的一種習慣,現在唯恐不剝得光光的。古代認為是錯的,現代卻視為當然,這就是觀念,也就是見。

我們之所以不能得正見,不能證道,便是因為我們的心時時刻刻被‘五見’遮擋。

這五見,第一是身見。你們反省反省,那一個想修道證果?免談了!坐在那裏打坐,‘唉喲!身上氣脈動了!’‘哎呀!這裏氣脈不通’,這是身見,身體丟不掉、空不掉,光說四大皆空,你來空空看!三天不給你吃飯,打坐餓得發昏,你去四大皆空吧!腸子你空吧!胃你空掉吧!不要叫餓!你看空得了空不了?為什麼空不掉呢?修道人的觀念問題,不是空不掉,而是你身見的觀念太牢固。有時你把身體丟了一下,一會兒又回來了。剛上座那一?那好像沒有身見,蠻好;等到一坐正,手一擺好,整個身見來了,唔!這是阿拉(我)坐在這兒。全是身見,怎麼成道?

什麼叫初果羅漢、二果羅漢?食嗔癡慢疑五毒加上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這十個根本你去掉多少便能證多少果。什麼叫證果?你以為拿二十塊錢買個蘋果就叫證果啦?要用五毒、五見來測驗自己,想想看你身見去掉了多少。

邊見,譬如你有時候坐起來也清淨也空啊!你那個空有多大?水桶那麼大。自己覺得:‘唔!好空喔!唔!現在我沒有了!’仍然有一個量,處處在邊見中。佛法是無邊無量的,你處處有量有邊,還邊得厲害,邊到歪邊去了,怎麼證果?學佛、打坐、修道、念咒、念佛,念到那裏去了?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坐也不敢向東方,非得向西方坐,萬一你死的時候是朝北方死怎麼辦?統統被邊見困住,怎麼往生?宇宙是圓的,藥師經告訴你:東方藥師佛土與西方佛土平等差別。邊見的意思,並不是說我天天坐在這裏也沒有看到邊的那個邊,而是你說心量有範圍。

戒禁取見,這更嚴重了。什麼叫戒禁取見?譬如信所謂鴨蛋教的有不吃雞蛋的禁戒,因為吃雞蛋會墮落,吃鴨蛋才會成道,這是戒禁取見;又如拜火教認為要拜天主就要拜火;又如有些人認為不吃素不能成道,那一樣是戒禁取見,當然你不能說不吃葷不能成道,那一樣是戒禁取見。所以別說是惡法,你的善法執著了一點也不能成道。

戒禁取見有很多,許多人犯了戒禁取見而不自知。不要看世界很文明,其實相當落伍。提到文明,以日常生活為例,過去文明的媽媽祖母那一輩,她們的內褲,文明連影子都看不到,那時女人的內衣褲放在床的內側陰乾,床像宮殿一樣,四周圍著,絕對不能拿到外面用太陽曬乾,見了天日不得了,罪犯天條。那裏像現在的三角褲掛在外面到處晾,還透明的,管他幾角,像 ‘萬國旗’一樣掛在高樓頂上。以前人的觀念,男人的頭頂上不能在女人的衣服下走過,現代人在‘萬國旗’下走過來走過去,從來沒有怎麼樣。

戒禁取見包括很多,又如有些觀念認為,人死了,手要擺在那裏,燈要放在那裏,衣服要怎麼個穿法,不那麼穿不得超生等等,都屬戒禁取見,只要有一‘見’存在就不能了道。

見取見,就是所有見,但卻捉著不放。例如從‘畢竟空’或‘勝義有’的法門走進去,要是沒有圓融的話,只見到‘有’或‘空’的一面,卻以為究竟,那就是一大障礙了。

邪見,邪見當然是歪了,歪見與正見很難分辨。好比我們的嘴一樣,看起來滿正的,稍稍歪一點就歪了,正見有時錯誤了一點就歪了。

所以真正達到正見,談話容易,譬如禪宗語錄有一則公案,一位師父悟道了,但是衣缽還沒有傳,大弟子功夫好,打坐、不倒塔樣樣行,認為師父應該把衣缽傳給他,不料師父臨走前把師弟叫回來,把法印傳給了師弟。大師兄心裏很不高興,增上慢來了。師弟回來接方丈位,一看便知道師兄不高興。當然,這些人修養很高,表面上看不出不高興,其實修持到她們那種境界,別說面子上,念頭一動,立刻感應得知,他心通的本事很容易。眾弟子替師父焚化時,接法的弟子接了位,等於皇帝傳位給小太子的道理一樣,小太子登上寶座,大太子照樣要下跪叩首。師弟看看師兄的態度說:

‘師兄啊!師父傳位給我沒有錯,你還要好好努力。’

師兄說:‘師弟,你不認可我嗎?’

師弟:‘不管認可不認可,我問你,師父平常教我們參禪作功夫,要一條白練去,這是什麼意思?’

師兄喊:‘點香來。’

古代叢林的香有小指頭那麼粗,禪堂打坐點一支香要兩個半鐘頭。

師兄說:‘香煙未斷,我就走了。’師弟笑而語。

當然,生死來去自如,說走就走,要來就來,可沒那麼簡單,難上加難。香未點完就要走了,這個本事有多大!是否能要生就生?我們看不出來,但至少他說走就走,當然不是吃安眠藥,也不是上吊。

師弟在他身上拍一拍說:

‘師兄啊!你這樣搞沒有用啊!“坐脫立亡即不無,先師意尚未夢見在。”’

‘坐脫立亡’,腿一盤或站著,說聲走啦!就死了。這個本事只是定力的功夫而已,不是悟道。

‘先師意尚未夢見在。’師弟說:‘你對佛法的正見,作夢連影子都沒有夢到,你以為說走就走,就叫佛法嗎?’

這一段公案就在說明,這位師兄修道能到達‘坐脫立亡’的境界,仍未得正見。以佛法而言,證到聲聞緣覺的羅漢果位,不算得正見,乃至成就了辟支佛果還不算;唯有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彈指之間,當下徹悟,這才是正見。

所以‘楞嚴經’提到:‘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這是正見。‘見見之時’:大菩薩悟道見道的時候。‘見非是見’:那個見道之見,不是眼睛看到什麼,也不是心裏或打坐時看到什麼的見。‘見猶離見’;那個見道的見,離開能見所見。‘見不能及’:不是你的思想觀念所能達到的,這四句偈還不是正見,只是正見的第二層投影,形容辭而已。

由此可知一切眾生學佛,要對佛法產生正見之難,學佛沒有正見,大部分都在邪見中。所以佛說一切眾生因有增上慢覆蔽心故,‘如是愚人自行邪見’,自己走入邪見之路不說,還影響別人,令無量俱胝有情,墮在大危險的深坑,永不超生。為人師者,一不小心就走入這個道路。那麼,他的果報如何呢?

邪見的果報與藥師佛的威力

‘此諸有情,應於地獄、傍生、鬼趣流轉無窮。’

嚴重的下地獄,輕一點的變傍生、畜牲,有些變餓鬼道眾生。因為犯了邪見,不得佛法的正見,有了增上慢,又因為自是非他,嫌謗正法,因此,輪轉到下三道受果報。‘流轉’就是輪回的現象,是形容辭,像流水一樣在旋轉流動。

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便舍惡行,修諸善法,不墮惡趣。

佛說這些人等如果聽到藥師佛的名號,拋棄了惡的、壞的觀念,再轉來修正法,自如不墮地獄、餓鬼、畜牲道。但是,除非他自己的阿賴耶識憶想起來,否則很難有這個機會。

這裏有沒有問題?你們沒有問題,我替你們提個問題,藥師佛有那麼大的威力,咱們去地獄、餓鬼道玩玩有什麼關係?多體驗,多去瞭解嘛?將來也好多度眾生。沒有做過豬,去嘗嘗變豬的滋味,將來懂得豬說話,到豬國留學度豬也容易一點嘛?這樣行不行呢?你要注意,經典上講一切學佛的人要先持戒。由於過去戒律持得很有基礎,後因走入邪見,走錯了路而不求多聞,而自是非他,而增上慢,這一類根器的人墮落三惡道中,在他的根性中,多生累劫以前持戒的種性還在,那點靈光並沒有完全毀壞。所以一聽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便捨棄惡行,修諸善法。

讀經要注意,尤其出家同學,將來都有機會出去弘法,不要瞎子牽瞎子,滾進一堆沙子,那就越滾越糟,流轉無窮了。因此我特別跟你們講這部經典,你們要仔細閱讀,要如佛所說,‘契經深義’。你說我只想修行打打坐就好啦!不想研究經典,那是愚癡心,犯了‘不求多聞’的戒,將來會更愚癡。要注意哦!我們中國翻譯佛經,把釋迦牟尼譯成什麼佛?‘釋伽文佛’,文章的‘文’,所以不要偷懶;不研究經典,不看佛經,是不行的。

這裏的問題已經替你們解答了,要有多生累劫以前學佛持戒這一點靈光的‘因’,才有一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便舍惡行,修諸善法,不墮惡趣的‘果’。

設有不能舍諸惡行,修行善法,墮惡趣者,以彼如來本願威力,令其現前,暫聞名號,從彼命終,還生人趣,得正見精進,善調意樂,便能舍家,趣於非家,如來法中,受持學處,無有毀犯,正見多聞,解甚深義,離增上慢,不謗正法,不為魔伴,漸次修行諸菩薩行,速得圓滿。

與佛作對的提婆達多

剛才說三惡道的眾生,因為過去有持戒的靈光、根器,所以能舍惡修一切善法,因此解脫跳出惡道。但是也有眾生很習慣在惡道中,這是觀念問題。譬如在法華經中有一個大秘密;多生多世與佛唱反調的提婆達多,是佛的兄弟,當釋迦牟尼成佛時,提婆達多才出家,要跟佛學神通,佛願意教他,就找另一位堂兄弟--阿難教他。阿難聞佛說法,方法都記得,但本身沒有修持。阿難教提婆達多,修了七天,就五通俱足了,當然未得漏盡通,然後就開始當教主,反對佛。

提婆達多處處與佛為難,佛出門時,他用神通施展法術,從山上滾下一塊大石頭,準備把佛壓死,靠一位原來什麼都不會,五百年以前還在當狗的徒弟周利槃特救了佛,佛教他念經念佛念咒,他都不會,佛又教他念掃把兩個字,他念了掃忘了把,念了把字忘了掃。後來周利槃特證得羅漢果位,以神通知曉提婆達多施法害佛,用掃帚把石頭頂回去,石頭雖然沒有打中佛,卻又彈回來壓傷了佛腳上的大拇指。

後來提婆達多生生世世墮入地獄,他在佛面前,地自動裂開掉下去。據說現在到印度還看得到這個坑,不過很淺。佛的兄弟都很感歎,問佛何以會如此?佛歎氣說:‘你們不知道,他不只這一生,而是多生多世與我作對。過去有一生,我變成蝨子,他變成跳蚤,比我聰明、能幹又跑得快。有一個又窮又幹又癟的羅漢在打坐,我跑到他身上找不到東西吃,塊餓死了。變成跳蚤的提婆達多吃得烏黑油亮,我問他:你老哥在那裏謀生呢?他告訴我,羅漢入定,頭頂正好充滿血,爬到頭頂上咬一口就吃飽了。我聽跳蚤的話,到羅漢頭上咬一口,結果這位羅漢入定蠻好,但是身見沒有忘,他一痛,手一捏就把我捏死了。’佛說他變成蝨子已經夠可憐,提婆達多還要變跳蚤來害他一下。

然而,佛講到法華經時才說:‘你們別搞錯啦!提婆達多是何許人也?他是我最初發心學佛時的老師。他引導我,怕我道心退轉,所以生生世世來折磨我,其實他早已成就,你以為他真下地獄啊?’阿難同其兄弟觀察提婆達多在最深一層地獄。阿難請求世尊用神通把提婆達多從地獄度上來。佛說:‘阿難你好愚癡啊!不是我不肯度他,是他不肯離開地獄。’阿難不信,佛把阿難送到地獄,果然看到提婆達多,阿難問哥哥在地獄苦不苦?提婆達多回答說:‘哼!我在這裏比三禪天還要快樂,有什麼苦?’阿難問他想不想離開地獄,提婆達多說:‘去!去!去!誰把你送下來的?我在這裏比三禪天境界還快樂,為何要離開?’這是個大秘密。所以地藏王菩薩願意在地獄等我們,等我們這些業障重的眾生下去。

舍惡行善

但是話又說回來,有些人以惡法為樂,不肯舍,縱然度他,他也不願意捨棄惡法,修習善法。這些人在三惡道中,‘以彼如來本願威力’,因藥師如來願力宏大的關係;‘今其現前,暫聞名號’,怎麼講‘令其現前’?注意喲!靈光一現,忽然莫名其妙的聽到藥師佛的名號;或者自己多生累劫的因緣,因為藥師佛的本願、願力、光明、名號的力量,在他睡夢中偶然現一下;或者臨死的時候見到佛或佛光現一下就消失,如‘西藏度亡經’所說。

‘從彼命終,還生人趣’,受到佛的威神或佛光所照,從三惡道中脫離,投生變人。‘得正見精進,善調意樂’,得了人身以後,具備了正見,也相當精進修道。所以有許多剛從三惡道中來的人,因為曾蒙佛光加庇,修行精進而有正見。這些人善根具足,很容易做到‘善調意樂’;沒有正見,很難做到這四個字。我們的思想意識,一天到晚都在煩惱、憤恨、痛苦、憂愁中,意境上沒有一?那的快樂。

這些人等,善於調整自己的意樂,因此也能出家。‘非家’就是出家,不是一般人世間的家庭,而是如來法王之家。慢慢在佛法中受持戒律的學處,聲聞、緣覺、菩薩戒三學處,再加上這一生有真正正見的修持,又肯求多聞,又能理解一切經典甚深意義,遠離增上慢心,不譭謗正法,不為魔作伴侶,而漸漸修習諸菩薩行。修菩薩道,行菩薩萬行,不是一時能夠做到的,而是‘漸次修行’,在大乘道上慢慢求進步,最後得到圓滿菩提成就而成佛。

行到有功即是德

戒,是一切要有正見,而且最重要的是去除增上慢心,以多聞培養自己的正見,因得正見而戒行清淨。不得正見,一切眾生自心已經成病了,縱然聞藥師如來名號,也很難相感應。由於有正見,聞到藥師如來名號,即身就得感應,即身可得成就。

其實一切佛法,不論小乘的四諦、十二因緣,大乘的六度萬行,一切都是戒。所謂戒就是行,什麼行呢?為善去惡而止於至善,行到了就是有功,就是德行的成就,所以千萬注意古人的一句話:‘行到有功即是德 ’,也就是事到有功即是德。什麼是功德呢?必須一切有成果,行為到了,有成果,有功勳,才是真正的德行。譬如有一天和大家一起吃飯,跟同學們談起,任何一個人做任何一件事,甚至做最起碼的一件小事,像抹個桌子清掃室內環境,我們可以反省自己,誰能做到‘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這句話?往往是五分鐘熱度。

也許同學知道我有過分的潔癖,而且還有整齊癖,東西一定要擺整齊。有一次某某教授與另一位教授談話,在我案頭拿了一本便條紙做紀錄,用完了又放回原位,放得很整齊。他一邊放一邊戰戰兢兢地看我,深怕自己放得不整齊。我曉得他平常在家裏不是這樣做,因為有太太服侍他。當著我的面,惴惴不安,特別要把紙條放整齊,意思是說:這回我總合你的意了吧!結果他放好後,我又把本子拿起來,重新放一次,這下他傻住了。當時有很多長官、客人在座,他不好意思問我,我也不會講。過了三天他來了,我跟他提起這件事,他說是啊!老師,我曉得在你面前放東西要放得很整齊。我說你放得很整齊沒錯,那是表面上看起來很整齊,實際上那本便條紙下麵有幾張折到被壓住,你卻沒有看到,因為你過於小心,眼睛又不斷看著我,所以沒有注意到下面。

一個人行菩薩道,講到戒的行為,像這樣小的一個動作都不能馬虎。‘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這就是戒。我常跟同學們說,我曉得你們很發心,發心是佛家的話,就是一般人說的立志。但是我曉得不到三天,第四天就鬆懈了,慢慢地不動了。一個人入世也好,出世也好,一生有沒有成就,就看他能不能做到‘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這是非常難做到,因為環境的改變,自己馬上變了。變了還找許多理由原諒自己,為自己作解釋,結果還覺得自己沒有錯,錯的都是別人,再不然就說這裏的環境不好。

所以大乘佛法的佈施就是戒,佈施就是犧牲自我。誰能夠真正犧牲自我?做不到的。朋友生病了,自告奮勇來幫忙照顧,三天?三個月?三年?乃至十年?你不會埋怨自己嗎?不埋怨他,也會自己埋怨自己,唉!找當初為什麼要答應呢?對不對?所以很難啊!修行要在這些行為上下功夫,由心裏的行到外面的行為,因此說‘行到有功即是德’。功德不成就,想修道打坐開悟?行嗎?那你早‘誤’了,耽誤了。

學佛注重在行

所以一切在行,尤其目前世界各地風起雲湧的崇尚談禪,千萬要注意,真正的禪宗是行到,不是嘴裏講的口頭禪。光談禪沒有用,要行到,因此要特別注重達摩祖師所傳的禪宗,達摩禪以二入及四行為要義。所謂二入是理入和行入,四行是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四種行都要做到。如果行不到,在見解上偶然有超脫的見解,在修定的心境上打起坐來偶然有一下空靈,那不是禪,那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

一個藝術家、文學家,乃至一個極度勞苦的人,挑個擔子行百里路,偶然把擔子一放,地上一坐,心情一松,此時沒有雜念,很清淨。要得到心境的清淨很容易,可以用各種方法做到,但那不是禪。如果認為這就是道,學佛到最後什麼都沒學到,只學會偷懶,貪圖那一點清淨;而那並不是畢竟清淨,真清淨是功德圓滿。

功德是在行上來的,不是在打坐;打坐本來在享受嘛!兩腿一盤,眼睛一閉,萬事不管,天地問還有什麼比這個更享受?這是絕對的自私自利。但是話又說回來,打坐不需要嗎?需要啊!那是先訓練你自己的起心動念,或者空掉念頭,或者克制念頭,或者為善去惡的訓練。

譬如某天有位同學答應要來這裏工作,結果搞了一天就不來了,而且也不告訴我一聲,這是學佛的行為嗎?連這麼一件小事都做不到,學個什麼佛?做人連信義都沒有,還學佛?什麼叫信?言出有信,不來也該有個理由嘛!一天到晚婆婆媽媽說自己學佛,自欺欺人。

學佛注重在行,不在枯坐。天天在家裏坐,坐一萬年也坐不出個道理來啊!光打坐可以成佛?那外面的石獅子坐在那裏風雨無阻地動都不動,坐了二、三十年不是得道啦?行不到沒有用啊!千萬注意。

慳貪

複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慳貪嫉妒,自贊毀他,當墮三惡趣中,無量千歲,受諸劇苦。

複次,以現代白話文解釋就是再說,現在再告訴你。我們看佛經,大家往往都會被它的宗教氣氛、宗教形式所覆蔽,實際上它與中國文化儒家的孔孟之道,講做人做事的‘行’是完全合一的。不過,在合一中又有所不同,孔孟之道是告訴我們做人做事的大原則;佛家講做人做事是從檢查自己的起心動念開始,從內心開始修正,所以叫修行,也叫修心。乃至慢慢觀察自心,起心動念是否純善,到了完全沒有惡念還不算數,乃至惡念空,善念也空,恢復到本來非善非惡、無我無心這個畢竟的清淨,才是正路。

現在佛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的眾生基本心理上的壞習性。佛再次告訴文殊菩薩說‘若諸有情’,世界上一切有靈知、有思想、有感情的眾生稱為有情。慳貪嫉妒是四個心理習性,我們曾經講過。慳吝表現出來的行為與節儉差不多,但有所不同。例如以儒家道理來說,我們對朋友、親戚、父母、兄弟子女等人,乃至對社會上其他不相干的人,捨不得幫助別人就是慳吝,而不是儉省;對自己要求非常儉省、珍惜則是節儉,不是慳吝。吝是一個人對任何東西都捨不得,抓得很緊,這還屬於比較淺的一層,再深一層就是慳了,內心非常堅固的吝是慳。

內心慳吝是怎麼來的?要仔細反省,尤其大家學佛學禪,處處要觀心,觀察自己做人做事的起心動念,慳吝是從自我來的,因為一切都是我第一。比方我原來坐在一個涼快的地方,來了一個胖子,天氣熱得不得了,想在邊上坐一坐涼快涼快,我故意不動,甚至把屁股移過去多占一點位置。連這一點涼爽的風都不願意讓給別人,不讓人家占一點利益,這是慳吝,自我在作祟。

記得大概是三十年前左右,不是現在這種社會狀況,有一個朋友問我是不是在學佛?大家都說我學佛,我說沒有,因為我沒有資格學佛,學佛談何容易?後來他問我什麼是菩薩?我告訴他,當你餓了三天,而只得到僅有的一碗飯,看到別人也沒有飯吃,可以把這碗飯給別人吃,自己餓肚子,這是菩薩道。我做不到,所以我不能算是學佛的人。之後他又問我菩薩在那裏?是不是在廟子上?我說菩薩在人世間,很多不信仰宗教的人,不論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甚至什麼教都不信,但他們的行為卻是菩薩。

貪,凡是慳吝的人必定貪,貪與慳吝是在一起的。譬如我們說某人一毛不拔,下一句一定說:‘一定有錢’,這是必然的,捨不得嘛!慳貪所累積的錢財就多了;慷慨好義的人大多沒錢,除非有特殊情況。所以中國人有一句古話說:‘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心腸慈悲的人不帶兵,慷慨好義的人不作生意。有些同學出去作生意,我以八個字吩咐他,這是賺錢的原則:‘愛錢如命,立地如釘’,站在那裏守著攤位像釘子釘在地上一樣,連吃飯都不重要,可以忍一忍,賺錢要緊,這樣才能發財。以佛法來講,這個基本道理就是以慳貪為主。

其實,我們整天在這裏打坐、念經,求佛、求福報、求智慧,不也是慳貪嗎?絕對的慳貪。有時別人請你幫個忙,‘等一下,我要上座盤腿,我功夫還沒有作完’,人死了都不管。因為你貪圖成道,以為這樣就可以成佛,成鬼啊!成什麼佛?真正學佛在那裏學?不在你那些形式主義,也不在於你擺出一副儼然學佛修道的樣子。坐在那裏佝腰僂背,好像老僧入定,實際上是在貪圖享受,自私自利,萬事不管,哄騙人家,唉呀!我在打坐用功,全是慳貪的心理。這方面的惡業是與生俱來的,修行就要在這些根本的地方下功夫,把自心慳貪的根根去掉。

嫉妒

嫉妒,嫉是嫉,妒是妒。嫉妒二字都用女字旁,中國古人發現,嫉妒的情緒變化表現最明顯的是女性,並不是說男人沒有嫉妒心,男人同樣嫉妒得厲害。凡是眾生都有嫉妒心,不過女性表現最顯著,嫉到了極點就生病;妒到了極點,人的心都死了,像塊石頭一樣。

我經常跟青年朋友說笑話,嫉妒心理那裏沒有?女性最明顯,你到街上看看,一個女性在街上走,對面來了另一個女性,或者穿著比她漂亮,或者長得比她漂亮,或者手上拿個東西不同,她會斜起眼睛看,然後 ‘碎’一聲,嫉妒。街上走路的人比你漂亮,同你什麼相干嘛?她也看不慣,要嫉妒一下。女性類似這種心理可多了,或某件事,或某一點,人家只要有一點好處,她非嫉妒不可。

男性的嫉妒心似乎比女性好一點,其實一樣,但有所不同,在名利場中,在同事升遷的時候,或經理、老闆對某人好一點,無比的嫉妒,‘格老子,他算什麼?啐!’就這麼一聲啐!嫉妒,其他的可多啦!

嫉妒的心理也是與生俱來,現象非常多,這兩種心態是毒啊!根據佛經,嫉妒的心理是由男身轉女身的根本業力,這種心理非常巧妙。大家自我檢查,小時候同班同學,字寫得比自己好,文章作得比自己好,功課比自己強,你真佩服他嗎?你也沒有討厭他,不過你有個心理:‘我自尊心很強耶!’,‘我自尊心受了傷害’,什麼叫自尊心啊?嫉妒,講好聽點叫自尊心,那是給你遮羞,那是痱子粉。所謂自尊心就是增上慢、我慢,變個名字叫自尊心。為什麼要自尊啊?以自己為中心,自己吹自己,天大地大我大,月亮底下看自己,越看越偉大,那叫自尊心?那是我慢,因為我慢而變成嫉妒。

我們看歷史上有很多人物、很多朋友,談到歷史偶然想到一個問題,中國人講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前面四倫還講得過去,為什麼加上朋友呢?朋友還是非常重要,朋友有時比父母、兄弟還重要,為什麼呢?人有時遭遇某一種事,產生某一種心理,父母、兄弟、夫妻不一定幫得上忙,唯有朋友才能解決。然而中國歷史上標榜朋友之道的,也只有管仲、鮑叔牙的故事,難道中國幾千年歷史只有他們兩人之間有朋友之道?當然不是,除了他們之外,在非知識份子中有很多,知識份子反而不容易做到。

據我這幾十年經驗,到現在更承認古人的兩句話:‘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我最近寫給別人一副與此有關的對聯,‘報德者寡,報怨者多’,現在的時代,你付出再多,所得的都是怨恨。古人也說‘仗義每從屠狗輩’,社會上真正能夠幫助別人,同情、可憐他人的是窮人,窮人才會同情窮人,痛苦中人才會同情痛苦的人,屠狗輩就是殺豬殺狗的,沒讀過什麼書。‘負心多是讀書人’,知識份子知識高,自己思想解釋就越多,不願意做的時候,他會刻意加以解釋;知識低的人不會解釋,朋友嘛!怎麼不去?為朋友沒有理由不去,因為他思想不複雜。學問越高,思想越複雜,高學問而變成單純專一的人,那是天下第一人,由高明而歸於平凡。

管仲與鮑叔牙是知識份子的交情,他們之間永遠沒有嫉妒,為什麼?管仲窮困可憐的時候,兩人合作做生意,管仲的個性素來如此,結帳時總要多拿一些。譬如賺一百萬,他要拿八十萬,鮑叔牙說拿去。這很不容易啊!到了管仲當宰相快要死了,齊桓公問他死了怎麼辦?宰相找誰呢?以我們的看法,管仲一定推薦鮑叔牙。齊桓公也問管仲,鮑叔牙可不可以接他的位子,管仲答說不可以,因為鮑叔牙個性太方,太求完美,要求太過分的好,胸襟無法包羅萬象,不能當宰相。於是阻止齊桓公找鮑叔牙當宰相,而另外推薦其他的人。

所謂知己朋友在那裏?假使是別人,一定這麼想:我跟你管仲幾十年朋友,窮的時候是我培養你,在政治上也是我協助你上去的,犯了罪也是我保你不殺頭的,現在你當了幾十年宰相,死了這個位子也該讓我坐坐,連皇帝都示意要我做,你卻反對。一般人一定會罵管仲可惡。可是鮑叔牙一聽到管仲告訴齊桓公不要讓他當宰相,卻非常感謝,‘只有管仲知道我’。實際上管仲是愛護他,宰相肚裏能撐船,個性太方,心胸太窄,坐上宰相的位子,會被自己搞砸;管仲為了保全鮑叔牙而反對他當宰相,也只有鮑叔牙懂得管仲的心理是愛護他。他們兩人之間永遠沒有嫉妒的心理,這個相當難。

嫉妒的心理很可怕,以我的看法,男女之間也有嫉妒,新婚夫婦最要好了吧!彼此也有嫉妒,信不信?研究心理學的去研究看看,如果夫婦倆到某個場合,有很多人讚美太太,丈夫心裏很不舒服,別說男人讚美他的太太,就是女人讚美太太多了,沒有誇讚先生一句,坐在那裏心裏真不是味道。反過來看,在某個場合讚美先生的多,太太雖然高興,心裏不是味道,這‘不是味道’的心理就是嫉妒。你以為夫婦之間不嫉妒啊?你以為兄弟之間不嫉妒啊?連父子、師生之間都在嫉妒啊!

人如果能去掉了慳貪嫉妒,它的反面是什麼?只有幫助人,只有恭維人,只有培養人,都希望別人好,一切榮耀都歸於老兄你,那才是做到了不嫉妒。什麼叫學佛?這就是學佛啊!你以為磕頭拜佛,念經吃素,求佛保佑就是學佛?你還是求這四個字保佑你好一點,你把慳貪嫉妒這四個字真去掉了,你成佛的路走上一半還有餘。

自贊毀他

跟著慳貪嫉妒而來的,是‘自贊毀他’。在這裏的同學每天誦戒,都知道菩薩戒第一條,最嚴重的就是‘自贊毀他’,自己讚歎自己,譭謗人家。這種心理所表現出來的現象多得很,尤其這方面心理業力重的人更厲害。這幾十年我看的很多,尤其在競選時,現在的競選都在自贊毀他。拜託拜託!懇請惠賜一票,我怎麼怎麼好,某人如何如何不好,千萬不要投他的票。有些毀人家的話極其高明:

‘某某人你認識嗎?’

‘認識啊!’

‘你看此人學識怎麼樣?品德怎麼樣?’

‘自贊毀他’技術高明的人,可用一個字形容: ‘奸’,若有人問他某某人怎麼樣,他就說:‘他啊!不知道!’這種人最壞了,很多人在我面前做這種動作(行為),我心裏就知道這種人非常壞,那是一把無形的刀在殺人,也就是孔子所講的‘浸潤之譖,膚受之愬’,‘譖’即講人家的壞話,‘愬’是心理的埋怨攻擊。這種攻擊好像是在皮膚上摳你一下,看起來沒有關係,無大礙,慢慢摳久了就爛了。歷史讀多了就知道,奸臣毀磅忠臣都用這個辦法,今天搞一點,明天搞一點,累積多了,使皇帝不知不覺對那個忠臣生起厭惡之心,最後非殺了他不可。

自贊毀他的方法很多,再不然在他人背後講壞話,用盡心機毀人家。你說這是為什麼呢?他也不為什麼,這樣才過癮啊!

有些人表面看起來很謙虛,看到人那種彎腰弓背,打躬作揖,講起話來又那種謙恭,這都是自贊,在謙虛中充分表現傲慢。

所以,慳貪嫉妒、自贊毀他的心理、行為,與修行是絕對關聯的。止觀法門的觀心,就是觀這些。你以為坐在那裏觀心,啊!我得一個清靜,啊!氣脈動了,到了屁股了,啊!到了頭頂了,督脈通了,通你的鬼!你慳貪嫉妒的心理牢固得很,動都沒動過。

注意啊!‘自贊毀他’是兩個字單獨成立一個心理觀念,自贊是一個心理觀念,毀他是一個心理觀念。‘慳貪嫉妒’則是四個不同的心理觀念。綜合而言,慳貪嫉妒必然會自贊毀他。

佛繼續告訴文殊菩薩,一切眾生都在慳貪嫉妒、自贊毀他。關於這些心理行為,真正要學佛、研究佛法的人,不要輕易放過每一個字,怎麼說呢?當我們看到經文,就要確實徹底地檢查反省自己的思想行為和心理狀況。譬如我們講戒,傳統佛法的大乘戒律,第一條就不能自贊毀他。自贊毀他是菩薩道中最嚴重的事,如果拿這四個字與一般心理學一起研究,你看這個社會活著的人,那一個不是走這條路線?如果不自贊毀他,就沒有辦法活下去,為了想出人頭地,總想盡辦法去傷害別人。假定有人自己站起來,不但沒有傷害別人,同時使別人也站起來,這就是菩薩道,學佛的關鍵就在這個地方。然而一般人做不到,自己站起來都犯了菩薩戒,在自贊,在毀他,都是譭謗他人,自己才成功。

我們看中國文化中,唐宋以來有多少文人、文學家對亂世戰爭厭惡的描述之詞,像唐代最有名的一首詩:

勸君莫覓封侯印 一將功成萬骨枯

戰爭的狀態豈止如此?唐末天下大亂,韓愈一路逃難所看到的景況是:

千家村落如寒食 不見人煙只見花

清明前夕叫寒食,一路下來,走過千千萬萬人家,或行過一省、兩省,連個人影子都沒有,只見房子裏長出野花、野草,那是個什麼境界?

所以我常說,英雄的事業是建築在大眾的痛苦上,聖人則把天下人的痛苦一肩挑起,英雄與聖人的差別就在這個地方。

其實,講到自贊毀他,在歷史上留名的人物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我們這個社會上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人的成就,都是算計了別人,以許多人的失敗而成就了自己。假定有人做到了我成功,別人也得利益,那就是佛道、菩薩道。學佛的重點就在這個地方,千萬要注意。

慳貪嫉妒自贊毀他的果報

佛說一切眾生如果往慳貪嫉妒、自贊毀他的路上走,當墮三惡趣中,下地獄,變畜牲,作餓鬼。在三惡道的眾生中,尤其是慳貪嫉妒、自贊毀他的眾生特別多,都是以此為根本而來。鬼道中的慳貪嫉妒更厲害,所以我們經常聽到罵人的話:‘你這個傢伙怎麼啦?撞到鬼啦!’那個鬼跟人有什麼相干?嘿!他偏要整你一下,為什麼?嫉妒啊!沒有其他原因,習氣上嫉妒。所以他們在三惡道中無量千歲‘受諸劇苦’,受極大的苦楚。

我們先不說慳貪嫉妒、自贊毀他的人死了以後,墮地獄、餓鬼、畜牲道中受苦受罪。我們只要想一想,現實人生在慳貪嫉妒中,當下就已下了地獄,非常煩躁,非常痛苦,怎麼想怎麼不對,睡也睡不好,總想辦法去整人、害人,挑撥是非,搞些明堂,此人的心理就已在鬼道中,畜牲道的樣子和性情都出來了。姑且不論身後的果報,人有這種害人的心理,一望而知。現代心理學已和醫學結合,人的心理有了重大改變,血液細胞立刻跟著變化。尤其發大脾氣的時候,當場抽出他的血液來檢驗,血液都會變色,具有毒性。所以,修行的人不殺生,不吃葷,任何生物在殺它時都會起嗔心,血液含有毒性,吃多了就中毒。

人的心理如果有各種壞心思,久了以後,生理上神經細胞必定跟著變化,不過他自己並不知道。過去在大陸上看到許多死刑犯,他們的樣子的確不同。所以從前作官問案,要先學會看相,犯罪人的樣子就是不同。為什麼如此呢?心理影響生理,現身就下了地獄。

受劇苦已,從彼命終,來生人間,作牛馬駝驢,恒被鞭撻,饑渴逼惱,又常負重,隨路而行。

在地獄、畜牲、餓鬼道中受報完了,‘從彼命終,來生人間。’來到世間還不是做人啊!來這個世界還要經過牛馬駝驢的過程,而且還是不好的。畜牲道的生命也有好壞之分,在印度作牛,永遠不會挨打,也不會被宰來吃,跑到人家家里拉屎拉尿,人家還得馬上供起來拜。印度人崇拜牛,把牛當聖牛看,要作牛也要到印度去投胎,果報總是好一點嘛!

所以作牛作馬也有幸與不幸,作良馬的話,一天到晚喝白蘭地、高粱酒,吃黃豆,那舒服得很,當然跑起路來也很要命,日行千里,五百里不走,三百里也總要走的;你看作那種拖東西的笨馬,真是可憐哪!你們大概很少見,我們都親眼看到,拖東西的騾瘦骨嶙嶙,瘦得和我一樣還要拖,我現在也變牛變馬了,瘦成那個樣子,每天還要拖。我也知道自己下了地獄境界,我給自己的評語‘牛馬精神’就是這個意思。你以為真要變成畜牲才叫牛馬駝驢啊!

‘牛馬駝驢恒被鞭撻’,永遠挨打,為什麼挨打呢?果報嘛!因為過去生慳貪嫉妒、自贊毀他的心理所得的果報。譬如婦女們的嫉妒,那還得了!歷史上皇后嫉妒妃子,什麼花樣都想得出來,乃至把妃子的手腳剁了,放在酒缸裏用酒淹死、醉死,叫醉妃,因為你漂亮嘛!要陪皇帝喝酒,把你醉死。你說那些是什麼果報?你說現在不會這樣,現在各種不同的花樣都有,人的嫉妒心理真是無法形容。

因此,即使地獄罪受完了,還要變成動物被鞭撻,還找不到東西吃。同樣是牛是馬,同樣是動物、生物,如果養在動物園可舒服得很,撞到我們這裏來算不定就被宰掉吃了。

‘饑渴逼惱,又常負重,隨路而行。’沒有吃的、喝的,也沒有好的地方住,又要常常載負重物。佛說由於過去生有自贊毀他、慳貪嫉妒等種種心理,而得到這樣的果報。這種因果報應是宗教的迷信嗎?你仔細研究看看,當一個人有慳貪嫉妒、整人害人、言語傷人等種種思想行為出來的時候,令對方遭受到比牛馬被鞭撻的痛苦還要痛苦數倍,是不是這樣?是這樣的話,這個回轉來的果報是很自然的。

什麼是果報呢?就是中國文化中所講的四個字: ‘天道好還’。‘還’也就是回轉來,你怎麼樣付出去就怎麼樣收回來,不但回來,連本錢加利息一起回來。中國易經的道理是:‘無平不陂,無往不復’,一條平路走久了一定是下坡;也沒有永遠向前走而不回轉的,因為地球是圓的。所以因果的道理是什麼呢?就是這個宇宙、地球的物理法則。人到了太空就知道這個原理,把一隻手錶扔出去,它自然浮一圈又回到原位。人在地球上丟手錶會落在地上,那是因為地心引力的關係。果報就是迴旋、輪回的道理。當你起一種心理,慳貪嫉妒,自贊毀他,使人家心裏難受,給人家痛苦,你已經開始自嘗變牛變馬被鞭撻的痛苦果報了。

因果報應是誰作的主?沒有人作你的主,都是你自己造的,這叫自作自受。

至心皈依

或得為人,生居下賤,作人奴婢,受他驅役,恒不自在。若昔人中,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由此善因,今複憶念,至心歸依,以佛神力,眾苦解脫;諸根聰利,智慧多聞,恒求勝法。

佛說有些人因為過去生這種壞的心理行為比較輕,‘或得為人,生居下賤’,仍然投胎變人,但是作下等人;‘做人奴婢,受他驅役,恒不自在’,永遠不得自由。那麼,佛說,在這樣的眾生中,如果過去生有一點善根,‘若昔人中,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由此善因,今複憶念’,當他在造惡業之前,或正在造惡業那一生當中,曾經接觸過佛法的教育,曾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就是聽過那麼一下,多生多世不曉得那一劫聽過那麼一下,這一生在極痛苦中,偶然引發他的一點通力,在凡夫就是憶念,回轉去想到,莫名其妙起一個佛的念頭。這個時候,‘至心皈依,以佛神力,眾苦解脫’。

注意唷!你說我們現在念了半天藥師琉璃光如來,也沒有得到解脫啊!你要曉得,‘至心皈依’你就做不到。你說我跪下來啦!又磕頭啦!我口袋的錢也拿出來啦!這還不算啊!這不叫至心皈依,因為你沒有明心見性嘛!‘至心’是到達你認識了自己的本心本性,這才是真正的皈依佛法——‘至心皈依’。那麼,這個時候佛的力量就加庇你了,其實,也不是佛的力量加庇你,而是你自己的力量加庇了自己,這個時候,你心到了,你也就是佛了。所以要至心皈依,一切苦難才得解脫。假使自己沒有達到至心的境界,以妄想心去念,是有效果,種一點善因而已。欲得解脫,必須修持到‘至心皈依’。

所以啊!一邊念佛,一邊觀佛理,把理參透,一邊觀心修解脫,沒有不見效的,這一生就可見效。

假使有人如此修持‘至心皈依’,此生就見到自己心性了,得到自己本身的佛力加持,解脫了痛苦,還要不要再修呢?那就是禪宗五祖告訴六祖的話:‘不識本心,修法無益’,要明心見性,要觀心,那才是真正修行。因為明心見性以後,你自己的思想行為、起心動念,善念、惡念一動,自己清清楚楚,因為‘覺性常在’啊!佛者覺也,你的警覺心就高了,這叫真修行。

凡夫眾生自認打坐坐得好,清淨境界啊!我悟道了!好多人狂而妄之,沒得辦法!自己在習氣業力中,自己都看不清楚,那還叫悟道嗎?佛者菩提,菩提翻譯過來是覺悟,你那個覺性不高,一點警覺性都沒有,怎麼叫修行呢?修行就是理性的警覺性特別強,自己的起心動念,一舉一動清清楚楚;是罪是福、是功是過,自己要看得很清楚,這才叫修行。

解脫後要不要修行

所以至心皈依以後眾苦解脫,得了解脫以後,還起修不起修呢?解脫是解脫了三界六道一切苦難,這只是解決問題了,等於欠了債把帳還光了,但是往後還要不要錢生活呢?那只是解脫,還沒有成就。解脫、般若、菩提圓滿三者不可缺一。得解脫後正好修行,況且我們連解脫都還沒有做到,妄以為自己談談禪就悟了道。唉!天地間這一類狂妄之人不計其數,根本上就犯了增上慢。

所以,真得了解脫的人,正好修持,那麼,他生來世‘諸根聰利’,六根特別聰明。聰明這兩個字,就是耳聰目明,耳朵靈敏,眼睛好,頭腦清楚。有許多人,耳朵聽力好,眼睛不好;有些人眼睛好,耳朵不好,再不然鼻竇炎,鼻子不好;鼻子好了,嘴不好,或者身根不好,身根的毛病最多了,身根包括心、肝、脾、肺、腎、胃等五臟六腑,乃至肌肉、骨節都屬身根。身心內外絕對健康的人,世界上沒有一個,除了成道的人。所以,要諸根聰利極難。聰明,反應快,智慧極高是利。‘智慧多聞’是智慧又高,學問又淵博。什麼都聽過,學過,這還不算,‘恒求勝法’,常常學的都是一流的東西,即使學佛,也是碰到第一流的善知識,第一流明師,學得第一流的修持方法。

常遇善友,永斷魔罥,破無明殼,竭煩惱河,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愁苦惱。

‘常遇善友’這可難了,經常碰到、交到善知識的朋友。我們在座有年紀輕的、年紀大的,想想看,自己在社會上一輩子交到幾個好朋友?半個都沒有,包括你的丈夫、妻子在內,都不是真正知己朋友。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所以中國文化始終標榜管仲、鮑叔牙,那是知己;像孔子與晏嬰二人也是知己,孔子讚歎齊國矮子宰相晏嬰說:‘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與他作朋友久了,愈覺他可愛,愈對他恭敬,這就難了。

所以,社會上到那裏找一個善友?好朋友變成冤家的太多了。學佛修道,出世法中的善友更難了。善友幫助你向上,不會引你墮落,更不會破壞你向道業的路上走。在這個世界上,我看惡知識、惡友非常多喔!

‘永斷魔罥,破無明殼’:永遠斷了生死魔、煩惱魔等等,破掉了無明的外殼,‘無明殼’,注意啊!換句話說,我們本來是光明,因為業力這層外殼把我們罩住了,看不到自性光明,把無明外殼這一層破了,自性光明就顯現了。‘竭煩惱河’,永遠不起煩惱。‘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愁苦惱。’我們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憂、愁、苦、惱,這八個字是永遠的魔障。憂與愁的心理狀況不一樣,愁是今天有要緊的事情發愁;憂是永遠擔心害怕,前路茫茫。苦是現象嚴重的;惱,煩惱、懊惱則是輕微的痛苦。誰也沒有脫離過痛苦煩惱,所以生老病死、憂愁苦惱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永遠的魔障。

那麼,如何才能解脫呢?要真正念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要真正瞭解東方琉璃世界,從內到外是一片青天一樣的光明清淨,此心此身內外沒有一點殘渣,這是琉璃光如來的境界。

人性壞的一面

接著佛講另一個心理犯罪境界的行為。

複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好喜乖離,更相鬥訟,惱亂自他,以身語意,造作增長,種種惡業,輾轉常為不饒益,相互謀害。

經典就是戒律,就是修行的範本。這一條,佛告訴文殊菩薩,眾生具有劣根性,喜歡乖離,喜歡破壞人,天生的喜歡破壞團體,喜歡破壞別人的事。我們在社會上經常看到,與他毫不相干的事,他聽了就去破壞。出家人或者對社會的事少接觸,我們在家人在社會上接觸的事多了,看的更多。

有時碰到一個朋友告訴你一件事,說了半天,三十三天或十八層地獄毫不相干的事。有人來跟我講這些事,我說:‘你啊!吃飽沒有?’‘吃飽了,你問這什麼意思?’‘你吃飽了沒有事做是不是?我還以為你有要緊的事要告訴我,我忙得很,誰有時間聽你這一套?我問你,你說你聽來的那些事,你看到過沒有?’‘沒有。’我再問:‘你表哥看到啦?’‘嘿!嘿!那也沒有。’我說:‘那你表嫂看到啦?’‘那也沒有。’我說:‘你更吃飽了沒事做。’

天底下有許多謠言,但是‘謠言止于智者’。誰看到?我表哥;把表哥找來問,表哥說是老李;把老李找來,結果是鬼看到,人沒有看到。這個原因就是人愛犯口過。

兩舌,兩面講話,討好人。所以做主管的人,經驗久了有心得,很簡單,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在上面位子坐久了,這方面頭腦要清楚。甲來說乙,甲跟乙之間早已有了意見、過節,如果沒有意見,好得像親家一樣,他會來說他壞話嗎?他只會講他好話。但是你也要曉得,如果甲來講乙的好話,也同樣是問題。所以主管當久了,我承認一句話:老奸巨猾。在一個聰明、高明人面前,你少說話,你一提某人好壞,立刻被懷疑,‘你這傢伙幹什麼?某人好壞我還不曉得?要你來多嘴?’

像我經常碰到這種事。什麼人好壞我還不曉得?我活了幾十歲,兩隻眼睛是瞎的嗎?如果我看錯了,那我承認我瞎了眼睛,但是你本身也犯了兩舌戒,喜歡挑撥是非,尤其是婦女特別喜歡,無事生非,破壞人家。其實,豈止是婦女,男人也一樣,不過,方式不同。人總喜歡這麼做,就是古人兩句話:‘誰人背後無人說?那個人前不說人?’人與人見了面,一定講人家,兩個人一見面,‘噯!你看到某人沒有?’‘沒有看見。’‘這個傢伙好幾天沒看見,不曉得搞些什麼?’這就在說人家了。

在人面前說別人,這是眾生與生俱來的業力。‘好喜乖離’,就是喜歡做破壞人家的勾當。破壞了對他本身有沒有好處呢?他有時也替人家掉眼淚,但不要這樣做好不好呢?他自己也控制不住,這是他的業,他的地獄業。

所以學佛在那裏學?就在這裏,要檢查自己的心理,做這一件事,說這一句話,是不是犯了‘好喜乖離’?犯了這種戒,磕一萬個頭也沒有用;有用啊!那是你善心磕頭得的好果報,但那筆帳是另外算的,兩筆帳不能抵銷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能抵消、沖淡。人情可以沖淡,宇宙法則是不能沖淡的;就像黑暗與光明不能中和,一樣的道理。因果報應是宇宙間的天然法則,並不是迷信,也沒有人作主,天道好還。

經常有人說,因果報應很難相信;我說年紀大了,越看越相信,越看越害怕,尤其現在更可怕。我們年輕時,那裏有冷氣機?夏天熱得把上衣脫了,一邊看書,一邊搖扇子,稱得上是‘江上朔風清’了,尤其一陣涼風吹過來,真有說不出的舒服,那個時候看果報就慢。現在這個時代,我經常感覺到,閻王那裏的地獄都是電腦作業,現世報的事情太多了。科學時代,報應也很科學。你們自己去研究,去看這個社會,去看這個人生,就能瞭解自己。

‘好喜乖離’,乖是乖,離是離。離是離間,挑撥是非,破壞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乖是把人與人之間弄得彆扭,本來大家好好的,他會把彼此搞得彆扭起來。

‘更相鬥訟’,還有一種心理喜歡挑撥人家,與人相鬥、打架。打架這個名辭,在河北、東北、北方有不同的涵義,辯論也叫打嘴仗,兩人對吵叫‘打一架’。人性好鬥,喜歡講別人壞,有些人就利用人性這個壞的一面,使別人互相鬥訟。古今中外,到處都可發現這種令人髮指的事實。

訟,就是打官司,打嘴仗,嘴巴好辯也叫訟。有些人嘴巴講的頭頭是道,而且道道是頭,他都有理由,你跟他講話還沒有提,他理由一大堆就出來了。

鬥訟兩個字是相連的,這些都是人性的罪業,所以修行就要在這些地方挑自己的毛病。止觀,觀心法門,觀什麼?就是把這些病根都挑掉。

所以,好喜乖離、更相鬥訟的人,‘惱亂自他’,不但使別人痛苦,自己也很痛苦,自己一天到晚不開心,在煩惱,在擾亂;擾亂別人,更擾亂自己。

好喜乖離更相鬥訟

上次我們講到‘若諸有情,好喜乖離,更相鬥訟,惱亂自他’這一段。‘好喜乖離’,一切眾生的劣根性,喜歡挑撥離間,喜歡破壞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破壞別人的好事,基本上,這些都是由於人性的嫉妒心理而來。乖離的個性人人都有,不是某一個人的特性,這是一切眾生的根性,是第八阿賴耶識帶來的種子,這個根性的種子有三種:善、惡、無記。人的起心動念與他形諸在外的行為,不是造善業就是造惡業,沒有中間路線,勉強說個中間,就是無記,無善無惡,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了。實際上,無記也屬於惡,不過,是最輕度的惡。

修行,就是把根性中善的種子擦亮,擦乾淨,使它開發出來。換句話說,修行就是為善去惡,自己把劣根性轉過來。

人人都有好喜乖離的劣根性,喜歡在人與人之間鬧事。只要幾個人在一起,往往就有人故意糗你,逗得你左右為難,下不了臺;或者故意講反面的話,使大家一笑。甚至故意嚇唬你一下,使你難受一下,逗得別人哈哈大笑,然後說是開玩笑。

這些是屬於身口意業中口業的一種,口業有四種:妄語、兩舌、惡口、綺語。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往往會因為一個微小而且不相干的動作,或一個很輕微的笑話而引起爭鬥、吵嘴,甚至打官司。有一位同學在日記中寫到,他們一家人有爸爸、媽媽、媳婦、哥哥、弟弟,很快樂,很和諧,鄰居一位太太喜歡把他們搞得不和睦,弄得家人很痛苦。這就是人性的基本弱點,看到別人家好,喜歡把人家弄得不好。有時候好像是無意的,嚴格說起來,不能算是無意。從心理上來說,是出自於潛意識的劣根性,絕對不能說無意,說無意這句話不能原諒。真講佛法修行的人,不能原諒自己的無意。原諒別人是你有寬容的德性,原諒自己就是罪過。

所以,我們已經知道‘好喜乖離,更相鬥訟’的劣根性是天生的,但是結果呢?‘惱亂自他’,不但使自己起煩惱,也使別人起煩惱。搗亂了別人,也搗亂了自己。所以佛說一切眾生‘以身語意,造作增長種種惡業,輾轉常為不饒益事’。

十惡業

我們曉得佛法無論大小乘,基本上都重視身、口、意的清淨。身口意所造的惡業,歸納起來,就有十樣,身體造的惡業是殺、盜、淫;嘴巴造的惡業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念上造的業是貪、嗔、癡。像我們的身體本身也會使人乖離,拿現代語來說就是‘肢體語言’,怎麼說身體會挑撥人家呢?譬如眼睛是身體的一部分,有時候用不著說話,一群人坐在一起蠻好的,對方故意跟你眨眼睛,示意某人對你不好,挑撥一下,就可使你們起仇恨。那個眨眼睛的動作就是身在造業。

言語上造業更厲害,中國儒家也經常講到言語的嚴重性。書經上說:‘惟口出好興戎’,也就是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如果不深讀歷史,不會相信這句話;看歷史就知道,往往因為一句話可以使國家興盛,一句話也可以使國家滅亡。

事實上,身、口兩種業力的總指揮是意,也就是意識、意念、思想,意所造的業主要是由貪嗔癡而來。例如我們偶而有一點不高興的心理似乎沒有什麼了不起,在修行來講,對人對事有一點不高興,就已經犯了嗔戒。嗔的心理行為有很多,微細的較難察覺。

譬如一個好人討厭一個壞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嘛!然而這個起厭惡的心,就是嗔恨心。這在人道行為來看,不能說有多大的錯誤,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過錯,因為不高興的心理絕對是厭惡的、嗔恨的。但是在菩薛道看這個壞人,卻是憐憫的、慈悲的,等於我們看到自己最疼愛的兒女做壞事一樣,雖然也憤怒,也打罵,然而當父母打孩子,往往一邊打,一邊流眼淚,那等於是菩薩的行為,內心沒有真正的嗔恨。如果沒有這種父母的心腸則不然,是非太明,善惡太清,已經是嗔心的種性。

我們曉得,阿修羅道譯成中文是魔道的意思。阿修羅道也是天道,很高哦!人死後能到阿修羅道,談何容易?我們通常所說的神道就是阿修羅道,此道眾生善惡分得很清楚,因為嗔心重,不得證果,連天人的境界都談不上,不過他有天人的功德福報。理由何在?因為他的意念上有戒禁取見,是者是之,非者非之,善惡是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一個人在佛菩薩面前犯錯,乃至打罵菩薩,往往還可以逃過去,如果在鬼神面前玩這一套,他非處罰你不可,因為他的善惡觀念分得很嚴謹,但是在菩提道上卻犯了嗔心的戒,正因戒禁取見的觀念太重了,無法證果。

貪,三毒之一,如果一個人說他能萬緣放下,只喜歡清淨,那也是貪喔!貪戀清淨也是貪,貪戀空也是貪。所以菩提道的究竟,連空也要徹底畢竟空。清淨與空還要放下,否則雖然放下萬緣,住在清淨、空的境界上,也算貪戀。

大家喜歡打坐,修清淨的定,目前尚未得定;就算得了定,如果貪圖定的境界,則是犯了菩薩戒。為什麼呢?因為貪戀禪定境界不會起慈悲心,不會犧牲自我而利他,慈悲利生做不到,因此犯菩薩戒。

癡,那更多了。總而言之,在沒有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成佛以前,乃至於在菩薩地都是癡,都沒有到達究竟。

殺、盜、淫、貪、嗔、癡、兩舌、惡口、妄語、綺語叫十惡業。我們修行的重點在那裏呢?不論大小乘,它的基礎是先修十善業道,把身口意的惡業轉成善業,這才叫修行。所以修行是隨時隨地檢查自己的思想、言語、行為。

佛說一切眾生以身語意造作增長種種惡業,意是在思想上製造,製造什麼呢?時時走上錯誤的思想,好喜乖離,更相鬥訟,總認為我的觀念對,你的觀念錯。‘惱亂自他’,一有這種心理,第一個煩惱就是看不慣,我討厭,跟著也使他人受害。

我們看到世界上有許多人做善事,看似種了善因,結果所得的卻是惡果,其理由就因為欠缺般若智慧。修行在智慧,不要自認為在行善,往往身語意在造作增長種種惡業而不自知。

身、口、意這三種惡業相互輾轉,譬如意識一動,嘴就講話,身體也起行動,面部等六根的表情也出來了。或者看了別人的表情動作,受了外在境界的影響,而更增加自己內心的煩惱。‘輾轉’兩個字,就是由別人的因助自己的緣,或以自己的因助別人的緣。因緣相互輪轉,像一串連環圖一樣,相互連鎖發生關係,一切眾生常在因緣輾轉之間做不利他人的事。

‘相互謀害’,就是你害我,我害你。謀就是在打主意害人家,假如沒有辦法明著幹,就在暗地裏加害,即使信了宗教,還是一樣。

畫符念咒

告召山、林、樹、塚等神,殺諸眾生,取其血肉,祭祀藥叉、羅?婆等;書怨人名,作其形象,以惡咒術,而咒詛之。

信仰宗教而有一點宗教迷信或宗教情緒的人,這些情況更多。世界上有很多人想害人家,但是力氣又打不過人家,怎麼辦呢?就去拜山林樹神,或者到祖宗墳墓,對鬼神禱告,或念咒、畫符。害得你生病,使你家人不安,或使你們夫妻永遠吵架,那麼,懂得的人,又去畫一張符把這個法術破掉。以前大陸非常普遍,畫一張符念念咒,死人就附身到迷迷糊糊的女人或小孩身上講話。拿這些害人之外,然後開出條件,向你要一隻豬頭或一隻雞,要你怎麼拜怎麼念。這些都犯了極大的過錯。

還有些人拜些邪神,祭祀藥叉。藥師經中說到護法的大將是藥叉,又名夜叉。男性叫夜叉,有地上的夜叉、虛空中的夜叉、天夜叉三種,為惡鬼之流,但有些是菩薩化身。一般而言,虛空中與天人中的夜叉大部分是好的;地上的夜叉則有部分是壞的;地球上的夜叉、神之類眾生,喜怒好壞不一定。這些講起來好像很迷信,但是本身沒有經驗過,對迷信一辭不要貿然下斷語。

譬如到西北的新疆、蒙古一帶,或者到西南的雲南、貴州等邊疆,乃至西藏、西康,經常會碰到一種怪現象:一個人在山裏面走,會聽到有人叫你的名字,像我們以前就有經驗,很小心,決不隨便答應,不管你是外國人或中國人,只要一應聲,你就昏倒了,就死了,這是叫魂。然而這是什麼道理呢?大概有個科學的原理,我們一直在研究,還不能下斷語。

這些山精鬼魅之流不可思議的事很多,即使在科學時代也有很多這類神話,不過大家沒有去注意。所以人的生命、鬼神、宇宙等奧秘,我們到今天為止,始終無法搞清楚。

羅?婆是代表女性一類的夜叉,屬惡鬼之流,多半很漂亮並不醜陋。專門拜這類神的人,過去有許多各種各派的修法,譬如在四十九天或一百天內專修一種符咒。修成以後有小通,小事很靈光,大事就不知道了。

記得七、八年前我在大學講課,有位學生問我相不相信符咒,我說相信啊!我問他問這個問題是什麼意思?他笑了半天也不肯講。我說你會,他說對。我又問他為什麼學會這些?他說是家傳的。我說你會些什麼東西?他說例如替人家止血啦!很靈耶!我告訴他不要搞壞的東西喔!他說壞的沒有學,而且老一輩的也不肯教。

這位同學很年輕,他說他已經念到大學了,對科學不能說沒有相當基礎,總有一點常識,以科學道理來說,他始終想不透那是什麼原因。你說它沒有用嗎?它有,但不知那些作用是什麼道理。

有些學了這些東西的人,專門拿來對付自己的仇人。像我們老一輩的都不隨便拿八字去算命,如果要算,也不告訴算命先生是誰的八字。有些算命先生也會作怪,因為算命看相的與這一套古裏古怪的東西相關聯,一般通稱為‘江湖’。據我所知,也有人把別人的照片拿去做這類怪事的,畫符,念咒,慢慢使冤家生病,這也是‘好喜乖離,更相鬥訟,惱亂自他,以身語意造作增長種種惡業’。

在中國儒釋道三家的看法,這類果報非常嚴重,就是在西方國家的宗教,如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等,也不許可這類事情,非受大果報不可。

可是,這個世界上真有這種邪門的事。例如西藏有一教派叫黑教,所用所穿都是黑色,四川人稱為烏,而四川土話則稱為烏教,烏即是黑的意思。四川人罵很壞的人說‘你這個傢伙是烏教’,烏教代表罵壞人。黑教也稱笨教,專搞這一套。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如三國時代的黃巾賊五斗米教,元朝的白蓮教等,演變到同善社、一貫道,都是這麼來的。不過,現在的一貫道恐怕沒有這個本事,只曉得扶鸞,現在連扶鸞也漸漸不用了。

真有這一套本事的,那很好玩,你們坐在這裏,他隨便一畫符,一念咒,不須乘飛機,這個位子就飛走了,任憑你到想去的地方。或者剪張紙鳶,咒語一念,小紙鳶變大,人坐上去就飛走了。所以,相傳這次西藏人逃難,烏教的人全逃出來了。現在,烏教在歐、美也很流行,有人專傳烏教的書,但是烏教派的人很少。當卅九年、
四十年,西藏人逃難,僅有少數的喇嘛逃出來,怎麼烏教的全都能逃出來呢?喇嘛說他們有法術嘛!把全教的人叫來,站在一張席子上,教主一念咒,席子就起飛了,飛到尼泊爾、印度,所以全教連法器都沒有損失,相傳如此,是否屬實不得而知。

不過,這些旁門左道本身也不是叫你害人,但就是嗔心大。學密宗的喜歡看密勒日巴傳記—木訥祖師傳。密勒日巴開始學害人的法術,就是烏教法術,所以他能放冰雹,一念咒,天上就下冰雹,把人、畜統統打死,所以後來他痛切懺悔。

現在科學時代,不會有這些玩意兒,但是用化學藥品、麻醉藥品害人的太多了,同這個道理是一樣的。這一類人很可憐,過錯犯得非常大。

魘魅之學

魘魅蠱道,咒起屍鬼,令斷彼命,及壞其身。

魘,也叫壓,包括密宗的降伏法,但現在中國藏傳的密宗,大部分把這個法門去掉了。如對某人不滿意,有仇恨,硬是把他咒死,這是厭勝的作法。

魅,有些符咒可以派鬼來把人迷住。修煉這些方法都很殘忍,膽子要大。我真服了他們,必須挖墳開棺,抱剛死之人的頭顱拿下來,要五個集中起來念咒。難的是還得曉得生辰八字,幾時生幾時死都要知道。叫我們把死人棺材打開就已經做不到了,更遑論把頭割下來念咒。偷來死人骷髏念一百天,死人的靈魂就不得超生,跟著你,成了你的奴隸,任憑指揮。這就叫魘魅。

還記得四十三年我在基隆講楞嚴經的時候,有位同學特地跑來告訴我,他聽了一個月的課,受益很多。他的國語又講不好,碰到我台語也講不好,兩個人對起話來很滑稽。他告訴我是他父親叫他來這裏聽經,我問他是什麼意思?他說他父親會‘符籙’,我又問他父親會些什麼法術?

他說:‘是當年大陸老師來臺灣傳的,我爸爸法術可大了,他姓簡,很正派,臺灣所有這一類的人一提到“簡老伯”都怕死了。我爸爸剛死,臨死前就吩咐我不要學這一套,要我來老師這裏聽經’。

我說:‘你回去把你爸爸那些書拿來我看看。’

他說:‘我媽媽統統把它給燒了。’

我說:‘唉呀!真可惜!’

因為他父親走的完全是正道,臺灣這一類人很多,做了壞事的,一聽到他的名字嚇死了。他父親把幹壞事的人叫來,也沒有繩子,手這麼一指,人就懸空吊起來,好像很多人打他,打得他求饒說以後不敢再做壞事了,他父親用手一指一劃,人就下來了。

這位同學講得活神活現,又說:‘夜裏父親一個人睡覺,我半夜睡醒總聽到父親房間有好多人講話,也聽不懂說些什麼?等我進去看,一個人也沒有,只有父親一個人,夜裏也不睡覺。父親一輩子在外面到處做好事,人家有病的就替人家醫病。在南部還替人家割稻子,農忙的時候,一個窮農家請不到人割稻,我父親看他可憐,夜裏幫他割完。在外面做好事,別人給他錢他也拿,但是從來不把錢拿回家,專門放在一家藥店,什麼人有病,他給人家看病吃藥,都用他的錢。所以我媽媽氣死了,我們家窮一輩子,有機會發財也不要。因此父親一死,媽媽就把書全部燒掉,不准我們學這些。’

我問他父親有沒有教他一點,他說:‘我也想學,父親帶我去學過,小時候跟著父親到墳墓多的地方睡覺,在死人棺材上我怎麼睡得著?不過挨在父親身旁只好睡了。等睡醒了,一看父親不在,四面都是棺材、死人,我真嚇壞了。嚇過四、五次以後,也慢慢不怕了,我總算訓練到這一步,在死人堆裏睡覺不怕。後來父親認為我不該學這些,就不教了。’這個人大概還在,我也有很多年沒有看到他。

若講中國文化,這一類東西也算是中國文化,但屬於壞的一面。一個累積幾千年的文化,好的壞的人那麼多,好的文化固然多,壞的流傳也不少。這一類就是魘魅,修鬼道的一種。

小心中了蠱

蠱,修蠱道的在臺灣看不見,到了雲南、貴州,我們就害怕了。到了苗人區也不敢隨便在人家裏吃東西、喝茶,恐怕裏面放了蠱,無色無味的毒藥,吃進肚子也沒有問題,如果你被苗族區裏漂亮又多情的小姐看上,男法師去,照愛不誤,你吃了她一餐飯,喝了一杯茶,你就非跟他結婚不可,不娶她就離不開那個地方。結了婚以後,如果你要離開當地回家,說好三年回來就必須按時回來,超過時限,病就發作,死得很痛苦。

西南邊疆有很多放蠱的,西北邊疆則又是另外一種,蠱是細菌性的動物。所以我們到邊疆先把防蠱的藥準備好,即使沒有防蠱藥,也要先叫穿:‘喂!這裏頭有沒有蠱啊?’我們曉得西南邊疆,像四川的川東、川南,西南角靠貴州一帶,有這個東西。到飯店吃飯,地上、桌子擦得特別乾淨的一定有蠱,因為放蠱的人家一定要乾淨才能養蠱。真是害怕,無聲無嗅無色無味,在那裏中了蠱道都不知道。

此外,還有飛蠱,邊疆風景很好的地方,夜裏看到一點一點的亮光在飛,碰到就不得了。

所以,我們這個國家,地區這麼大,比美國、蘇俄都大;文化之優厚;好壞的玩意之多,可惜你們年輕,書也沒有讀破萬卷,路嘛也沒有行萬里,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見都沒見過。

咒起屍鬼

剛才講到蠱,還有一種‘咒起屍鬼’,用咒語可以使死人的屍體起作用。在湖南的西部、廣西的北部一帶,就有趕屍的。在中國人的觀念裏,人死在外地,同伴都希望把他的屍體送回家裏,這是很大的道德,但又沒有錢,怎麼辦呢?就請趕屍的,請到這一類的人,屍體就聽他的使喚,跟著他走,可以走上半個月或一個月,屍體也不發臭。怎麼走?電影上看過吧?我是沒看到過,不過,聽他們講過,一個道士在前面帶路,敲個鑼,敲一下,走一步,後面跟著屍體。據說有些法力大的,可以跟上幾十個,一個個排隊跟著走,一家一家送。大部份都在夜裏走,他們也住旅館,所以,我們在西南邊疆住旅館,就要先打聽清楚,這一家裏面有沒有趕屍的。假如先住進去,半夜碰到趕屍的來,那也沒辦法。

後來我有個軍人朋友,他說他叫了一個人專門去學,他說有個權杖往屍體背上一插,而且,插的時候有個方法,有個手勢這麼一比劃;手法不對,屍體就趕不動。詳細情形如何?我們也搞不清楚,反正咒起屍鬼有這麼一回事。

如果把屍體拿掉,咒起鬼,又是另一種法術。這些都是旁門左道,有些人練成了,幹什麼呢?‘令斷彼命’,叫鬼去把人掐死,害死。或者不弄死人家,‘及壞其身’,故意把人弄瞎了眼睛,或者把人家弄斷一條腿,為什麼呢?好喜乖離,更相鬥訟,學這些旁門左道來害人。不過,學這一類的人,也要付出代價,一輩子要在外面流浪,過年也不能住在家裏,要住在茅坑,要在廁所過年。另外,也要一輩子窮,孑然一身,什麼都沒有,而且還要絕子絕孫。

這一類的人,我們以前也碰到過,本事很多,怪裏怪氣的。我以前在成都碰到一個人可以看得到鬼,可以把鬼招來和你講話。那個人的眼睛是藍的,不像外國人那種藍,眼睛一塊藍,白白的,沒有神,蠻可怕的。一看就很怪,站在他身邊就覺得不舒服。我也當場要求他弄個鬼來給我們看看,一邊講,心裏還是有點怕,毛孔也都立了起來。跟我去的人都看到了,可是我始終沒有看到。

我年輕的時候,聽說那個房子有鬼,我偏要進去看看。不能睡,我來睡睡看。他們都看到了鬼,我進去了就沒有事。奇怪!大概是我人太壞了,鬼都怕。

世界上有沒有這一類人?有。學這一行的,多半是仇恨心理、乖離心理,喜怒特別無常,有一點不對,臉一下就變青了,很難相處。所以,追根究柢,這是第八阿賴耶識的根性,喜歡以這些方法來造作壞事,這種果報是很慘的。

是諸有情,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彼諸惡事,悉不熊害。一切輾轉,皆起慈心,利益安樂,無損惱意,及嫌恨心。各各歡悅,於自所受,生於喜足,不相侵陵,互為饒益。

佛說:‘是諸有情,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彼諸惡事,悉不能害。’就是說人家念咒或用蠱毒謀害你,如何避開呢?唯有念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可以免除了外界這些壞東西的干擾,人家想害你也害不到。‘一切輾轉,皆起慈心,利益安樂,無損惱意,及嫌恨心。’而且你心裏至心在念藥師琉璃光如來,反而使對方心理起了轉變,起了慈悲心,使他們也得到利益,得到安樂,沒有損害,沒有煩惱,也不會起怨恨人家的心理。

‘各各歡悅,於自所受,生於喜足,不相侵陵,互為饒益。’換句話說,因為念藥師佛的名號,可以改變這些壞人的心理,使他們的仇恨心變成歡喜心,發起一切歡喜心,不會再想害人。如果你以這樣的慈悲心去修持,你自己可以免除災難,也可以改變壞人的心理,可以相互得其利益。

佛教的稱謂

複次,曼殊室利,若有四眾,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及餘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

四眾弟子是佛學上的專有名辭。廟子上常說四眾弟子,佛的四眾弟子也是佛教所稱的四眾弟子。所謂四眾,就是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

出家的男眾比丘,普通稱為和尚。‘和尚’兩個字很大喲!佛教流傳了幾千年,現在大家都搞不清楚,把和尚兩個字當成笑話了。其實,‘和尚’就是上師、法師、大師。真正佛教的大廟子、大叢林,只有方丈一個人可以稱為和尚,其他的不能叫和尚,也不能隨便叫法師。過去幾十年在大陸上的佛教,始終還保持這個傳統,我們到了大叢林,只稱方丈一個人為‘和尚’,其他一般的出家僧眾,我們稱‘某某師’,一個‘師’字就含有很恭敬的意義。通常大陸上的在家俗語,把廟子上的大和尚、男眾出家比丘,稱為‘大僧’;把女眾出家的比丘尼稱為‘二僧’,也是僧,很少稱法師的。法師不論在修持方面或教理方面都相當有成就。所以過去有太虛法師、印光法師、圓瑛法師等,全國沒有幾位被稱法師的。

可是三十八年到臺灣以後,很多名稱都變了,尤其現在,今天出家,明天就稱法師,而且男眾比丘、女眾比丘尼都稱法師,這對傳統佛教而言,很不習慣。不過天下事有時將錯就錯,現在不那麼叫,變成我們不對了。所以天地間的是非善惡很難講。

過去在大陸上,對年齡大的比丘尼尊稱為‘師太 ’,非常恭敬。其實‘尼姑’兩個字在中國佛教之初,毫無輕慢之意。‘尼’是印度‘女性’的譯音,等於中國文字‘女的’意思。‘姑’,稱出家的女性為姑姑,等於父親的姊姊或妹妹,我們叫姑媽一樣,合稱為‘尼姑’。現在‘和尚’、‘尼姑’兩個名稱變成不好聽的名辭。

真正佛教的大叢林,只有一個方丈才能稱為和尚,和尚代表了佛法僧三寶,從密宗觀點來看,更代表了肉身佛、現在佛。對於比丘尼,我們在家人看到年齡大一點的稱師太,一般的就稱某某師,極為恭敬。

鄔波索迦、鄔波斯迦是講真正的男居士、女居士,受了三皈五戒的居士。廟上稱普通在家人為居士。

以前在大陸人家叫我居士,我不大接受,為什麼呢?不敢當,真正的居士也同法師一樣,很難當,年高、有道、有德,而且能真正為佛教做弘法工作,能真正供養三寶,能真正作在家出家人的善知識的,才有資格稱居士,不是普普通通一個在家人就稱居士。女居士亦然,甚至更嚴格。

現在這裏的宗教形態,對皈依的信仰者稱為‘信徒’,我非常反對。過去在大陸上,真正的佛教沒有用這個字眼的。‘信徒’二字是日本佛教亂用傳過來的,其他宗教也用。‘徒’有奴役性、控制性。大陸上對四眾弟子,尤其對在家弟子稱‘信眾’。信眾多好!為什麼要稱信徒呢?我的信徒,你的信徒,變成黨派了,非常犯忌諱。如果嚴格研究宗教管理的話,這個名辭就要修正。

我們看舊的小說上,可以看到‘檀越’二字,就是居士、大護法的意思。‘檀’是六度的佈施波羅蜜,叫檀波羅蜜,大護法就是佈施者。‘越’是梵音的稱呼,是很恭敬的長者的意思。所以,在唐宋之間,出家人稱在家的道友為‘檀越’,就是愛佈施、有功德、有道的長者。到了明清以後,習慣上稱‘大護法’。

關於這些道理我們要瞭解,還有一點要留意,出家同學將來寫信給信眾,以很恭敬的心稱年紀大的為居士;如果年齡更大的稱某公居士,並不失禮,也很合戒律。但是我曾發現出家同學寫給居士的信,有稱某某維摩的,這是絕對不可以、不通的。維摩是維摩居士,在邏輯範疇上屬於特稱,其他的居士縱然到達與維摩居士一樣的境界、程度,也不能叫他某某維摩。你們不要犯這些錯誤,否則被人家笑文化程度低落。

‘淨信善男子、善女人’,有些經典,尤其玄奘法師翻譯的經典,稱近事男、近事女。普通沒有受過三皈五戒的,也天天跑廟子拜拜,充其量也只能稱近事男、近事女,慢慢接近,慢慢向佛道這個路上走。

佛的弟子有七眾弟子,比丘、比丘尼、沙爾、沙彌尼、學法女、近事男、近事女。如果說今天廟子四眾弟子都來了,我們一聽就知道有和尚、尼姑、男居士、女居士。如果說今天法會七眾弟子都來啦!那就很盛大了,乃至剛剛對佛教、佛法有一點印象的都來了。

如何得到佛菩薩的感應

講到這裏要插一個問題,你們注意啊!與藥師經的念法、修法和念佛都有關。

這幾天我事情特別忙,尤其外國各地的中國人、外國人來信問問題的非常多。有一位住在多明尼加的同學,來信前還打過長途電話。有一天夜裏,打來電話說,他父親突然死了,他又急又氣在電話裏發脾氣。我勸他人生終歸要死,他說不是啦!父親是被人家打死的。他說藥師經念了多久,金剛經念了多久,結果父規反而還被打死,佛法有沒有道理啊?他在電話裏大吼。我說:‘這個道理怎麼跟你講呢?你現在情緒不對,先穩定下來。’我說你記不記得金剛經有一段話:‘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為了這兩句話,在長途電話中一個字一個字解釋給他聽。

後來他又寫信來問,根據藥師經該如何如何,已經念滿十萬聲以上的藥師佛,又如何如何,然後還遭遇如此的痛苦。

而且還有要求:‘老師你要告訴我,第一,我父親剛剛被打死送醫院那個時辰,我的姊姊剛好肚子痛生下一個孩子,很多人說那個孩子就是我父親投胎的。老師你要給我解答,那個剛出生的外甥是不是我的父親?’

唉!為人千萬莫當人家的老師啊!什麼事都要負責,都要給他解答。生病找老師,有問題找老師,吃不下飯找老師,大便泌結也找老師......反正啊!做人家老師是倒了八輩子楣,我是深深感到痛苦。如果你們是老師,他的第一個問題你們怎麼答覆?我也沒得神通,就是有神通也不能說,決不能講,否則犯菩薩戒。你們說我該怎麼答?

第二個問題,我一接到電話第二天就請從智法師給他父親作法事超度了,當然現在也已經入棺埋葬了,他要老師顯神通,把他父親復活過來(眾笑),因為我叫你老師嘛!老師啊!大家都說你有神通,這下你非顯個神通把我父親復活不可!你說這孩子不是發瘋了嗎?

這封信很嚴重,等於外交上‘哀的美敦書’一樣,再不然我跟你宣戰了。你說怎麼答?世界上有很多近事男、近事女就是這個毛病,一不對就好像跟老師成了冤仇。這種人還學藥師佛哩!可是你說他有沒有罪過呢?對父母的孝心激動得幾乎瘋了一樣。

然後第三件事告訴我,本來要出家的,現在不行了,因為父親被打死,不管怎麼樣,先找個女的給他生個兒子要緊。

這三個問題都是我很難答覆的。所以你們千萬注意啊!年輕人,為人千萬莫當人家的老師,當了人家老師,倒了八輩子楣!.

我提這件事要注意啊!你們也會覺得藥師經講得那麼神妙,我們又念藥師經,又念藥師咒,又拜藥師佛,怎麼照樣生病呢?

這個道理我在前面也講過,首先,藥師佛有十二條大願,你檢查自己的行為,有那一條做到?沒有做到而想得到藥師佛最大感應,未之有也。第二,藥師佛的每一條戒律、心行(心理上的修行),自己反省有那一點做到?沒有做到,要求菩薩感應很難。好比你是部下,長官對你要求的行為,你做好了沒有?沒有做好,只一味要求上面應該對我好,應該給我待遇高,不可能。

所以,感應道交四個字要特別留意,要想菩薩加庇,你本身不是那個材料也不行。比如杯子裏裝滿了尿,你想裝茶水進去,能嗎?你必須把髒的倒掉,變成空杯,才能再裝茶水,才能感應道交。

所以,一個學佛的人、信仰宗教的人,沒有把自己修持好,一信就要求那麼多,好像念一念藥師佛就有天大的不得了。像這位同學,又要父親好,又要發財,又要公侯萬代......你看多自私啊!如果上帝、菩薩是這樣偏私的話,對不起!我想我是不敢信了。那是偏私,跟普通人一樣,拍馬屁的就照顧,不拍的就不理,這還叫佛叫菩薩嗎?

大家學佛要把道理搞懂。接下來就要講這些道理,學佛要想得感應,要怎麼做呢?

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複三月,受持學處,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

這一段是‘藥師經’最重要的關鍵,要特別注意。你說沒有感應,現成的就有個例子:有位丁老師,是位醫生,他剛剛告訴我,學佛很多年,奇怪,當他聽到藥師佛發心這一段,突然心境到了另外一個境界,非常平靜,持續好幾天。當然以後怎麼樣我們不去討論,這就是真的、自然的發心。他學醫多半在佈施,與藥師經特別有緣,我心裏有數,講這本經他一定到。講別的經、別的佛學課,有時誘惑他,叫他來陪襯陪襯,他說老師啊!不是不來,實在沒有空。這是半真半假的話。這回他也真是沒空,因為他跟藥師經有緣,有興趣,就來了;他來了就會有這個感應,所以因緣生法,各有不同。

要想得藥師佛的感應,第一,要能受持,受是接受、領受;持是保持。譬如你今天皈依三寶,或者皈依某某法師,受了皈依,沒有永恆保持皈依時那一?那的境界,不算‘持’,只能算‘受’,能夠有受有持才是真修行。

修行沒有成就,是因為不能受持,所以讀經典、看經典要特別注意這些地方。

受持八分齋戒

‘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注意啊!‘八分齋戒’,不管在家出家,這是學佛的初步。什麼是八分齋戒呢?要注意,普通一般人對佛法的經、律沒有研究,一提到八關齋就想到吃素,就想到過午不食,對,但不完全對。

現在我們正式看看經典,一切戒律的根據是經典,好比政府的一切法律是依據憲法,憲法是一切法律之母。一切大小乘的經典是戒律之母,所以真正的戒律必須根據經。現在戒律來了,想修藥師佛、藥師法,要受持‘八分齋戒’。拿白話翻譯要加一個字:‘八分齋的戒’,就容易懂了,觀念就清楚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有人能夠受用保持八分齋的那一種戒律,或整個意念在又受又持中;換句話說,就是當時受戒的境界在一念中一直保持下去。不要說上午念了經,打了坐,心境很好,下午為了一點小事,又恨人,又罵人,又恨不得殺人。那還叫受持啊?那叫受持魔戒,受持地獄戒,馬上又是一分果報累積下去。

受持八分齋的那種戒,或者經過一年,或者經過三個月。做什麼呢?這三個月、一年當中專修,保持那個境界,晝夜不變,一心不變受持八分齋的戒。

‘齋’不一定吃素,把齋字解釋成吃素是大錯而特錯,錯得一塌糊塗。但是說齋不是吃素,難道是吃葷?那又不對了。齋是中國文化,語出莊子的‘心齋’,心裏一點雜念、妄想、欲念都沒有,保持清淨的念頭叫 ‘齋’。這個無關乎吃素,真的吃素是內心素到了極點,素淨、乾淨到極點叫‘心齋’。中國文化幾千年來講齋,是講心的清淨,而不是佛教的吃素。

所以古代的皇帝碰到國家大事或大災難的時候,就要‘齋戒沐浴’。譬如有三百年歷史的清朝,在關鍵時刻,要決定國家重要大事之時,皇帝與皇后、妃子都要分房,不准親近。齋戒沐浴不是光洗頭、洗身體,你以為光洗了澡就乾淨啦?心裏頭還有一點雜念就已經不是齋了。所以孔子告訴顏回,你要‘心齋’,我才傳給你。禪宗也是一樣,你心不清淨,想靠人接引?接引什麼?有很多同學叫老師接引一下,你能夠做到心齋嗎?

所以,能夠在心齋的階段,保持心清淨、念清淨、意清淨,如此經過三個月,你想想看,不成道也成道了。

吃素歸吃素,吃素在戒律上嚴格而言是不吃葷,葷是指五葷,並不是持齋。一提到八關齋就想到吃素,邏輯觀念錯了,對於佛法的思想也錯了,要特別注意。

我們就依據太虛法師的注解,來解釋八分齋戒,分者,支也,就是說有下列八條戒:一不殺,二不盜,三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著香花鬘、不香塗身、不歌舞倡伎,七不坐高廣大床,八不非時食。

這八條戒,居士、沙彌都可以受,換句話說,不管在家、出家,基本上都從受八關齋戒開始。

小姐們受八關齋戒,香水、口紅都不准擦,當然身上要洗乾淨。頭上不准插花,不准唱歌,不准跳舞。有時洗菜,一高興起來,邊洗邊唱一下歌都不行。

何謂不坐高廣大床

第七條不坐高廣大床,一般人說出了家的沙彌不坐高廣大床,受八關齋戒的出家人、居士,不能坐大床、大椅子。這是什麼道理?一般人不懂戒,好了,為了守戒,只敢坐矮板凳。我在大陸上看得很多,老朋友幾十歲了,一大把年紀出家。出家同學注意,尤其是老沙彌,佛門是先進山門為大,那怕他是六歲小孩,昨天出家,你是九十歲老頭兒,今天出家,六歲小孩就是你師兄,而且對師兄要恭敬。早一分鐘出家就是師兄。在大陸上,老朋友出家,我們看到叫老沙彌,實際上他在廟子上是小沙彌。真正的小沙彌,準備受沙彌戒,尚未受的叫‘驅烏’,在山裏頭曬谷時趕鳥的,還稱不上是沙彌。那麼這些人怎麼不准坐高廣大床呢?

我過去在廟子上看到這類事,心裏就覺得好玩。我有個老朋友,講起地位都不錯,結果出了家,年齡七十幾,是老沙爾,那時候我還年輕,交了很多忘年之交的朋友。有一次我們在廟子上碰到,我說我要看老和尚,那是老沙彌的師父。他說可別讓老和尚叫我哦!要不然我得端張矮板凳坐在旁邊。我問為什麼?他說不準坐高廣大床啊!我說:‘豈有此理!你這個老不正經,怎麼這樣呢?’他說:‘老兄,不要亂來,我現在是出家人。’我說:‘我知道,你沒有辦法,我有辦法,你的師父也是我的師父。不過,我是居士,可以在他旁邊坐。’

這位老和尚名氣很大,我一進去給老和尚頂禮之後,老和尚說你來啦!中午在這裏吃飯。我說當然啦!當然在這裏吃飯。我問:‘師父!某人在這裏出家?’師父說:‘對啊!’我說:‘找他也來談談’,師父說:‘好嘛!’我說:‘不過不准坐在矮板凳上噢!’師父說:‘這是廟上一般的規矩啊!’我說:‘師父啊!我們倆今天要談一下了,您是我師父,我也皈依您了,我要請教,為什麼受八關齋戒的人,同沙爾不准坐高廣大床?再說大床有多大?單人床還是雙人床?六尺長還是八尺長?師父請您解釋。’

我那個時候很恭敬啊!說‘請解釋’的時候,站起來合掌跪下請法。不像你們問老師一個問題,老師慢一點回答,就擺出那個臉色,就好像老師該死,唉!造什麼業!不曉得我造什麼孽!

我那個時候很有意思,如果記載下來寫小說也蠻有意思。老和尚答完了,我磕個頭,站起來說:‘師父啊!你講錯了。’

居士不可以談戒啊!可是我這個居士向來有人稱是魔王居士,頭號的。錯了就是錯了,對就對了,非者非之,是者是之,魔王稱號就是這麼來的。

不坐高廣大床是印度的制度,在中國古代也用得通。中國在唐朝以前,秦漢時代沒有椅子,印度也如此,都是席地而坐。現在日本的榻榻米,就是漢朝以前,秦始皇時代傳去的規矩。到了唐朝,看歷史就知道,某某人或皇帝坐在‘胡床’上。什麼叫胡床?是西域傳進來的,我們的高腳八仙椅,打坐用的‘繩床’,繩子編的,也是唐朝以後才有。

北方人叫‘坐炕’,釘一個又寬又大的架子,那是給年紀大的、地位高的或腰腿不便利的人坐的,免得坐下來腰痛,坐骨神經痛,所以要坐高位子。北方人看老一輩人來,說‘請上座’,晚輩人站在下麵陪著。因此學佛的人要謙虛,不准坐高廣大床,意思就是說不準坐上位。

我說:‘師父您去查,看你對還是我對?’老和尚說:‘你完全對!完全對!’我那位師兄終於不必坐矮凳,可以一齊同坐。我到廟子就是這樣辦,所以許多老和尚看到我去,很歡迎也很頭痛。

有一個朋友出家,要把媽媽也帶去出家。他媽媽一輩子有酒癮,不喝酒要死的。這下可要命了,出家要受戒,把酒戒了,非死不可。可是不受戒又何必出家?我說我來送,送到上海龍華寺,我對龍華寺方丈說: ‘請師父開遮,我有一個朋友的媽媽來受戒,三、四百條,包括毗尼耶戒,不管七百條、八百條,什麼戒都可以受,我這位伯母當了比丘尼,有一條戒,我現在給您跪下,請求允許不受酒戒。’

龍華寺長老好開通啊!他說:‘南居士,你講的!你做保。’我說:‘是啊!’師父說:‘好!我答應,收了,進戒壇。’

這一條酒戒,這位比丘尼不受,因為她以酒為藥,沒有酒就要死。所以,通達的老和尚對經律論都要通。

不坐高廣大床就是說比丘、比丘尼、受八關齋戒的人,要處處謙虛,坐下位,不要坐人家上位。更不要看到好位置就先占住,腿一盤,然後人家挨過來,還‘異眼’看人,那就是七關齋、六關齋戒了。

過午不食

所以講戒,怎麼講呢?有時真想講戒,但真不好意思。又想從出家人當中找講戒的,但不知道有那一位真把戒律研究通的?因為我也沒有出去探訪,居士代為講戒,總是不大好。如果講菩薩戒,可以,但是我不願意那麼做,因為一般人不懂佛法。

真講戒,有很多問題,譬如有位同學問我‘過午不食’的問題,他說:‘糟糕了,我們十二點下課,再吃午飯已經十二點半了,持過午不食的戒怎麼辦?’當時我很忙,用眼睛瞪著他問:‘什麼叫午時?’

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是午時,十二點五十分吃飯也沒有超過午時啊!過了一點零一分開始是未時,十二點半怎麼不能吃飯?你一定要守這個時間,吃快一點嘛!我們當年當兵,一聲口令‘開動’,大家一口接一口塞進去,五分撞就把飯吃完了。添飯都是沒良心,飯瓢硬壓,幾口撥完了,趕緊再搶一碗。在座很多老輩子當過軍人的都有這個經驗,後來才規定半個鐘頭的吃飯時間,現在當軍人的更是優待,舒服得很。

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時辰和太陽行度來計算,午時是日正當中的時候,也在十二時辰的中間。如果非講戒不可,你們就統統不守戒,我們中午吃飯時間,在美國則是夜裏睡覺與鬼打交道的時候。如果以西半球為標準,美國的中午,正是此地的夜裏,怎麼那麼不通啊?

再看佛教歷史,南北朝時代的梁武帝喜歡佈施齋僧。他把自己佈施給廟子作奴隸,然後由宰相、大臣湊錢把他贖回來。他經常玩這一套,結果把國家也玩掉了。有一天梁武帝齋僧,過了午時皇帝才到,大家等著他沒吃飯,以為要餓一天。當時住持是有名的一代大師,老和尚說:‘怎麼不能吃飯?皇帝是天子,天的兒子剛剛到,此時正是午時,開動!’戒律是那麼不通人情的嗎?那麼不變通的嗎?

像我吃飯,經常都沒個准,昨天晚上到今天我只吃了一碗稀飯。吃多了昏沉,懶得跟你們上課,就想睡覺打坐去了。為了上課、做事保持頭腦清醒,就經常不吃。但是我真吃飯時是在夜裏,準備睡覺了,吃飽一點昏沉沒有關係。飲食吃多了,營養好了,容易昏沉,不清爽。那麼,我修的豈不是鬼道?那才不呢!當我吃飯的時候,是夜裏十一點到一點的子時,正是天人吃飯的時候。

所以,這些道理講不完啊!總而言之,學佛要通經、律、論,做人、做學問都要通。不通,就是頭腦泌結,和大便泌結是一樣的,那樣怎麼作學問?怎麼修道?

吃素問題不談,應該吃素啊!此中有密法,以後再說。以上是講到戒律問題,順便把過午不食附帶說了,接下來就言歸正傳講到‘不非時食’了。

吃的問題

據佛經說,早晨是天人吃飯的時間;中午是佛、人道吃飯的時間,晚上是餓鬼吃飯的時間。據說如此,早餐與天人同食,午餐與人同食。

‘金剛經’是最平實的經典,一開始就說到佛出去化緣,吃了飯,洗足已,收衣
缽。佛不依靠人家,他自己把衣服、袈裟疊好;打水把缽子和腳洗乾淨,可見他老人家出去化緣,還是踩在泥巴地上,並沒有踏在蓮花上走路。洗足已,敷座而坐,自己把位置擺好打坐。釋迦牟尼佛的規矩,飯後打坐入定,坐到申時,大約下午三、四點。所以,所有佛經的對話都是下午三點以後的紀錄。研究佛的戒律要仔細研究‘觀佛三昧海經’,佛的生活,佛的教化,平常得很,不像我們後世把他塑造得頭頂上放光,腳底下踩蓮花,一天到晚放光,戴個電燈泡一樣,多難受呢!

英國人主張早餐吃得豐富,午餐馬馬虎虎,晚餐喝酒。美國人習慣晚餐吃得好,辛苦一天,晚上總要吃好一點,都有理由。中國人、印度人中餐要吃得好。不過,中國人不管了,三餐都要吃得好,而且宵夜要更好。世界各地吃飯的風俗,那一個民族注重吃那一餐飯,你去研究看,這些都是學問。如果來到中東,中東是回教國家,不准吃豬肉,連提都不能提。以前在大陸看到‘回’字,就知道是回教館子,點菜的時候不要來個炒豬肝,否則你的頭都要被打破,打死了沒人管,因為你犯了他的戒,豬肉這個字不能提。

我們信佛教吃素的人,出門很不方便,到了當地就打聽那裏有‘教門’館子,教門館就是回教館子,炒青菜用素油,乾淨得很,決不用豬油、牛油。這些常識都要內行。所以,你研究了世界各國的飲食風俗後,天人吃早餐,難道英國人是天人?那美國人都是鬼啊?這些道理都是方便。

那麼,為什麼要‘過午不食’呢?有沒有道理呢?有絕對的道理。中國人有很多毛病都是吃出來的。中國人最注重吃,尤其鄉下,我們到四川鄉下幫忙割稻子,鄉下人好客,勸飯真是受不了。客人不管年輕、年長都坐高廣大床—上位,家中小孩或傭人很有禮貌地站在你旁邊,端著飯碗給你添飯,他們怕你不好意思站起來添飯,眼睛盯著你的碗,你剛一吃完,立刻又給你扣上一碗。主人家就是勸你多吃飯,中國人是講究吃的。飯都捨不得給吃,那還叫請客啊?所以,要命啊!主人注意你,傭人也注意你,這一碗飯,你剩下了沒有禮貌,硬塞進去,腸胃不舒服。後來搞得我們外省人飯一吃完,就趕緊把碗往桌底下塞,連忙說謝了謝了,實在吃不下。在座很多在大後方經過的都曉得,到四川朋友家吃飯就怕,後來有些大家庭,我們就先交涉好,把這個規矩免了,否則,主人家一碗接一碗的添,而且還要添得高高的,添平了沒有禮貌,你說怎麼辦?

抗戰的時候,德國人糧食不夠,第二次大戰打敗了,他們研究中國人吃飯,如果把全中國人大便中的養分再提煉出來,製成糧食,可以供德國人打三年仗。

中國人以農立國,講究吃飯。其實一個人身體真正需要做燃料、能量的飯量只有半碗,如果吃三碗,其餘兩碗半都浪費了。有許多消化不良的渣子,變成大便排泄出來,還有許多是供給了身體內的蛔蟲、細菌等。

中國人喜歡吃,腸胃都吃壞了,而很多病都是腸胃堵塞,中氣不足所引發的,要少病就得使腸胃健康。

絕食

你說不吃會餓,那是假餓。我有廿八天不吃飯的體驗,告訴你們經驗,餓是餓不死人的,但是要懂得氣功,使胃腸內的氣充滿。胃腸的功用就是不停地動呀動的,把吃進去的東西摩擦消化掉。東西消化完了,胃腸內是空的,它一樣要蠕動,如果氣不充滿,胃摩擦破了就出血。

有位學佛的老居士看我既不吃飯又不睡覺,真好,可以多做好多事,跟著學不吃飯,十四天就進醫院了。我去看他,胃已經割掉三分之一,問他為什麼會胃出血?他嘻嘻笑,說不好意思,‘我學你耶!不吃飯 ’,我說:‘你真是跟自己開玩笑,這不是好玩的,那要有方法,你不懂方法,怎麼可以亂搞?’

不過,一般人如果一星期中,一天一夜不吃飯,清理清理腸胃,那是非常好,非常合乎生理衛生。

因此,回教有齋戒月;天主教、基督教真講修持的也有不吃飯的一天;學瑜珈術的人,一個禮拜也禁食一天,很健康。中國佛教的叢林制度是百丈禪師創立的,他也告訴你:‘疾病以減食為湯藥’,不管什麼病,先要把腸胃清理一番,比吃什麼藥都好。

‘不非時食’,不僅有衛生的道理,還有要頭腦清醒,欲念不起,就要過午不食。為什麼不起欲念,因為你把欲念餓死了嘛!格老子!你不乖,不聽話,老子就餓死你。真餓了一夜,也就乖了。欲念不起,腦子清醒,才容易得定慧。不非時食有這麼多好處,中國人早就知道這些道理,所以有一句土話:‘晚飯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可惜大多數人卻喜歡在晚上拚命吃。

至於廟子上的過午不食,真是受不了。我所看到當年虛雲老和尚的叢林—南華寺—六祖的道場,戒律之嚴,規矩之嚴,到了晚上就受不了,連鍋耙都有僧人偷去吃,所以虛雲老和尚連鍋耙都鎖在櫃子裏。我說:‘師父啊!太過份一點了吧!’‘嘿!不這樣不行嘿!’

(轉自:貞觀文苑)

0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