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彩 法 语 - 印光大師專輯

2009年11月29日星期日
精 彩 法 语 - 印光大師專輯

◇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

◇靜坐常思已過,閒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

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叫它消滅。

◇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矜自誇。

◇只管自家, 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敦伦尽分 .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 持佛名号。

· 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2009年11月28日星期六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甚麼?

  最簡單而又最流行的說法,是說依照「般若」的奇妙方式修法,可使人脫離「生老病死苦」的煩惱,達到安樂平和的境界,得到永恒的幸福。
  試從更深一層的意思,來淺解「般若心經」四字。
  「般若」──心密也。
  「心」──身密也。
  「經」──語密也。
  「般若心經」──三密(心、身、語)加持之意。
   何謂「三密加持」?
  一個人從苦難中轉變出來,由凡夫變聖人,由苦人變樂人,必須經歷一個「變身變心」的過程。
  這過程稱為「三密加持」。
  不要理宿世積下多少業蘊因果,由即時做起,以一個菩薩做模倣的代表,想他所想的東西(心密),結他的手印行他的善行(身密),並說他說的話,唸他唸的真言本誓,這樣便可以慢慢將你的本性,由業蘊處解放出來,投入一個新的模式之一,此乃「般若心經」四字的真髓也。
  因此「般若心經」不是一篇死解死讀的經文,而是一篇行動的經文。
  「般若」乃般若菩薩之心密,此菩薩成佛的心得,又稱「自內證」。
  「心」是指干粟馱心,乃指物質的肉心,具地水火風空五大物質之肉心。亦泛論一個人的身體,無此肉身不能修行,此亦佛身也。
  「經」乃演說的經文,通過言語來表達開悟之道。

摩訶
  「摩訶」二字乃源於梵語MAHA的漢字譯音,代表了「大」、「多」、「勝」的意思。
  「橫無邊際故云大;數量過剎塵故云多;最勝最上故云勝。」
  「大」是「巨大」、「多」,但並非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指的「大」,而是一個喻詞,意謂不拘時間空間均能充盈宇宙整體的一種存在力量。因此,無物可與這「摩訶」比較。
  人的智慧是有一個限度,因此「摩訶」之多之大之勝,就非人的智慧所能量度。譯者既在中國文學中找不到一個名詞可代替「摩訶」,只好音譯。這是一種費煞心思的譯法。
  其比喻之「圓滿」及「宏大」,乃宇宙之源的形容詞。
  在吳承恩著的「西遊記」中,有一段妙絕的故事,正好解釋了「摩訶」的真義。
  話說孫悟空要與如來佛祖比個高低。孫悟空自詡打一個觔斗可翻十萬八千里。佛祖指出無論他翻多遠,也難逃出他手掌之內。結果孫悟空翻了幾個觔斗,在一山上寫上「老孫在此一尿」六字,回來向佛祖逞強。怎料佛祖將手掌一伸開,只見那六字竟寫在佛祖的指間,可見孫悟空一直未跳出如來佛祖之掌心之內。
  如來佛祖非施法術,只是在孫悟空一躍上天的剎那,將自身與大自然合一,達到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摩訶」的境界,任孫悟空怎樣飛,也飛不出這宇宙,也就是如來佛祖的手掌之內。如來那一剎,是體認了「摩訶」。

般若
  「般若」一般的解釋,是「智慧」,但「智慧」祇能描寫「般若」的表面,不能完全透徹地解釋這二字的神髓,因此「般若」不直譯為「智慧」,而跟原梵語音(古時之印度音)直翻過來,其目的在說明,「般若」二字,在中國文字裏,無法找到二字可以代替。
  「智慧」是指人類對世界萬物所知所解的能力,稱為「世間智」。人的智商有極限,所見所聞,祇是凡夫、凡眼分辨出來的一種見解,並非宇宙的真相。宇宙之大,非人類智商可隨可及,雖有科學家、哲學家參透宇宙,但站在佛家的眼光來看,還覺得未夠「真知灼見」,因人受六識而生感覺,這感覺是妄知妄見的,祇是人眼中「自以為是」的一種見解。
  「般若」是指一個人非以肉體感覺器官所論定出來的真實智慧,而以人的靈性所體會的正智慧,稱之為「無漏智」,這包融的宇宙真理,這才是「般若」!
  所以你我皆有「世間智」(智慧也),但不是一定有「無漏智」(般若也)。「世間智」你我易尋,人一出生不斷受教育,但這些教育,是人肉體所體會的智慧,有極大的局限性,非宇宙的全部!直至成長到一個階段,發覺肉體所感覺的世界外,還有非肉體以外的世界,物質世界有極大的局限,物慾使人窮一生之力追求而依然感到空虛、不快樂,於是開始發現人可藉另一途徑,得到離苦得樂,永遠幸福的方法,乃以「無漏智」(即般若)這無上智慧去體會。
  但得到「般若」,非要你拋開一切世間智,就可以得到,反之,要盡得「世間智」才可達到「無漏智」。人要修習一切世間智慧,通過聞、思、修三個境界,才可以慢慢達到靈性的體會,亦即是「般若」境界。因此「世間智」乃造船之木,「無漏智」乃渡我們到快樂淨土之船,無木不能成船!無世間智亦即無「無漏智」。
   人面對人生,經世間遭遇而深受體會,才可以達到「般若」的「無漏智境界」。人產生智慧,是要經人生體會而來。因此愈多經歷的人,愈易透徹「般若」,由看文字,到觀照,到實相的人生體驗,累積了多少感覺才到那「般若」的境界。
   世間智要去領悟,才可以開竅!所以「般若心經」是加速我們看透萬物真像,而比別人更快地活得更快樂的無上方法。「般若心經」已被證實可以通過誦讀,令人精神集中腦活神通。人腦一活,所有的智慧都來了,決斷也英明了,自然選擇正確行起大運來。
  「般若」就是佛性,「般若」通過覺悟世間智的真實面貌後,產生出來的一種人生觀。這人生觀,非源於肉體六識,普通人的智慧乃源於宇宙,悟徹來源的「般若」,故稱為般若的真相,這是真的智慧,永恒的智慧,消滅一切煩惱,永恒的「定」!永恒的「定」在快樂與幸福之境!

波羅蜜多
  人是演員,來到這生要演這個角色,既是演員就應有演員道德,盡量將自己的戲演好!
  但偏偏人是自找麻煩的動物,總在妒忌人家演的角色,自己出場演小兵,總在妒忌人家演皇帝的。
  結果舞台亂了,因為小兵搶了皇帝的戲來演。
  好的戲,要靠每個重視自己崗位戲份的演員,去演好自己的戲份。
  人要將自己應做的事做好,獲得圓滿成就是最大的成功。
  因此不要談宗教,也不要談到外太空去,將自己的本份做好就是人生了。
  成就一件事,從開始向自己的目的地出發到完成,印度人就叫做「波羅蜜多」。
  在這個過程中所用的方法,亦稱為「波羅蜜多」。
  因此「般若波羅蜜多」,就是說依照般若的方法,從茫茫苦海中解脫生老病死苦,到達永恒的快樂,這過程就是「般若波羅蜜多」了。
  另一個有趣的例子。
  每個人都有旅遊的經驗,請問,你上次旅行往哪處去?
  打個比喻,當是台北吧!
  還記得自己住在哪一個飯店,哪一間房間嗎?
  相信很多人都不記得吧!
  其實我們呱呱墜地,生在世上,就入住一間酒店一樣,我們的身體就如酒店一樣,給我們的靈體寄居,直至再要上路,又要住另一間酒店CHECK-IN吧了
  人的生死,就如CHECK-IN和CHECK-OUT,由一家酒店到另一家酒店!
  因此,不必太執著於這家酒店給你的東西,祇要住得舒舒服服就好了!
  但偏有人一住入這家酒店,就痛苦得很。不但住得不快樂,還將自己住的那家酒店弄得奇形怪狀,地基斜歪、空氣絕不流通。住在這家酒店,苦極了!
  「波羅蜜多」,就是指如何可以使你在這酒店住得快樂,直至CHECK-OUT搬到另一家為止。佛家認為,一共有六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叫做布施波羅蜜。 就是不斷的送東西給別人。
  世間最奇妙是你怎樣對人,人自然怎樣對你,你恨一個人,不可能冀求別人會喜歡你對你笑,你必須先要向人家笑,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試看,遇到好朋友,不率先伸出你的手,人家不會伸出手來,一切以自己先做,一切事都會圓滿很多。  「施」比「受」偉大之處在這裏。
  第二個方法是「持戒」。
  很多人一見「戒」字就驚,因為要改變自己的壞習慣。他們會說︰「江山易改,品性難移」。
  一個「難」字,將自己不願改變性格的藉口都引來了,自己好不風騷!
  其實江山易改,品性「可」移,「不」移,祇是自己不肯「移」罷了。
  第三種是忍辱波羅蜜。
  受人迫害,自然痛苦,要忍才會有爭,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但為甚麼要忍?這「忍辱」兩字,非一般的「忍」,而是將之看成另一種境界。


  「般若心經」的「心」字,可作「心臟」解,意喻解經的心臟,比喻其重要性。
  人有一顆「不動心」,埋於心靈深處,這是唯一真實的心。
  以「水」喻「心」的話,「水」無論多麼驚濤駭浪,但在海底深處,水的本貌平靜無比。水之所以動,完全由於環境所造成。
  波浪與水底之水不一樣,但大家都是水。水的本質為「不動」的。
  同樣「心」,每個人的表面多麼變動都好,但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顆寧靜的心,這心是不動心,一切眾生都有這顆心。
  因此,「般若心經」是指每個人,都有這超越時空,永恒存在,超越實在的理性之心,因此「心經」這簡稱的另一真義,是說明這部經的精華實難以脫離此般若之智的不動心。這講法對「人」智慧的肯定,又跨了一大步。一再肯定眾生皆有佛性,眾生皆有不動心。


  經,只是一道橋樑。
  經的存在價值,只在使行者通過唸誦,得到引導,使己心與「佛心」緊密相連。
  超越了物慾,搭通了人與宇宙脈搏的節奏。
  誦經的目的,是要你借經文的節奏及內涵的宇宙觀,開發自己的心靈,使面臨困境時,能藉誦經激發起勇敢的活下去的力量,借取大自然的力,發動自己的不動心,以極高的智慧去破解問題。
  因此,「經」要領悟,不在知道表面的意思也在此意。
  為甚麼,有些人稱唸經為「修」經,用「修」字來形容,表示用「心」去參透佛理,不是用「眼」去看佛經。單靠文字怎可能掌握永恒的真理呢?因此太執迷於佛經字句的考證,大拋一批佛學專有名詞,這是錯誤的修經法。
  故此「心經」不是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八字經題的簡單意思,是說依照「般若」的妙法修行,便可度脫生死煩惱的苦海,達到究竟安樂的彼岸,證獲不生不滅的真心實相的境界,此乃般若菩薩的自心內證。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修行者如觀世音菩薩一樣,修行達到超越生死的無上智慧時
  「觀自在菩薩」有兩義,一是觀世音菩薩,二是凡能觀察真理,獲得解脫者的所有菩薩,均可稱之。
  「觀自在菩薩」就是說觀照成就,深入實相,得大安樂,不為境界所轉,又能救度苦迷眾生,具有自覺覺他的精神的修行者,就叫做「觀自在菩薩」。
  「行深」是修行到功力精深的時候。整句是說修行到甚深般若智慧的時候,亦即是開悟的時候,亦是三密加持自觀成菩薩剎那。此段主「度一切苦厄」為「法總通分」。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自己看到自己由五種組織堆積而成,且全是空的,隨即可使所有痛苦消除。
  「照見」是「觀照」,「五蘊」是下文的色、受、想、行、識五種。「蘊」是積藏之意,這五蘊是我們受生死輪迴的元素。
  「色蘊」不是顏色的「色」,也不是男女間的「色」,凡是有形質有障礙者叫做「色」,佔有空間及會變壞的,可說是物質。
  「受蘊」就是領納外界所起的感覺,凡肚餓、煩惱、冷熱、頭痛、腿麻就是「受蘊」。
  「想蘊」是思想,第六意識的思想。
  「行蘊」是川流不息的第七末那識,是生命的本能活動,因緣和合、字宙運行、靜坐妄想等都是行蘊。
  「識蘊」是第八意識,即阿賴耶識,永遠不會壞滅的根本識,本來真如佛性,因一念之差而自尋煩惱,成了輪迴因果。因為五蘊是一切眾生造業受苦的總根源,現在既空了它,自然一切苦厄不再存在。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修行者呀,形體與空無異,空與形體無異
  舍利子有多個解釋。其一為屍體不爛的部分,叫「舍利子」。其二為佛陀的大弟子,他以智慧第一,此經談智慧,故以他名為代表,因此舍利子三字,實結論為所有的修行者。
  「色」雖然是明顯現著,但它是因緣和合的虛妄假相,並無實體也無自性。
  「空」是一些東西也沒有,故「色」與「空」沒有分別。此段開始主無所得故,為分別諸乘分。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形體就是空,空就是形體。感覺、想望、行動、知識,這些與空的情況,完全相同色蘊既是與空無異,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也是空的。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修行者呀!所有終極的的東西,都是空的模樣,既無所謂產生,無所謂污染,無所謂清淨,無所謂不足,無所謂滿足。
  「諸法空相」那是說一切五蘊等妄相空去之後,就出現真心顯現也就是般若實相,也就是真如佛性。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因此空裏面沒有形體,也沒有感受,想望、行動及意識,更沒有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及心,也沒有形狀、聲音、氣味、味道,可觸摸的東西及心所認識的一切。沒有視覺的世界,也沒有心所識知的世界。
  這是重覆「五蘊皆空」的意思。
  「無眼耳鼻舌身意」四句是說十八界皆是空的。眼耳鼻舌身意叫「內六入」,色聲香味觸法叫做「外六入」共十二入。由眼對色,耳對聲,鼻對香,舌對味,身對觸,意對法,內六入與外六入相接觸,生出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十二入加六識為十八界,此乃彌勒菩薩之自內證。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沒有視覺的世界,也沒有心所認知的世界
  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意識界這六識都是虛妄的假相。「界」是界限,六根六識及六塵各有各的界限。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沒有迷失,也沒有迷失的窮盡,沒有衰老及死亡,也沒有衰老及死亡的窮盡。
  這段語是說十二因緣也是空的。十二因緣是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五色、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這是眾生輪迴的由來。
  因緣,因是起因,如種子,能生出東西。緣是助緣,幫助因成果者。避免惡緣惡因,促成善緣,才可完成菩提。「無明」是不了解真理,煩惱頓生。「盡」就是消滅,不但無無明至老死的流轉,也不必把無明至老死消滅去,因為這些本來是空的,若證得般若實相,自然不必消滅就消滅了。

  無苦集滅道
  

──沒有痛苦的根源,也沒有消滅或達到痛苦的途徑。
  「苦集滅道」叫四聖諦,諦是真實不顛倒的意思,四聖諦是四種真理。
  以上四諦總說是這生死等苦實在是「苦」的,這個「苦」是從貪瞋癡等煩惱招「集」而來的,想達到寂「滅」解脫安樂的境界,應該要修「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沒有所知,亦沒有所得,因為一無所得之故。
  眾生被無明迷惑住,才變成愚癡,本性是靈明的,故還有甚麼叫做智慧?縱使有智慧,又有甚麼用呢?故叫「無智」。
  既然一切的法都是空的,甚麼五蘊、十八界、四聖諦都是空的,那有所得呢?
  本來沒有的東西,現在忽然得到,才叫「得」!妙性真如是本性,個個都有的,還需要去得嗎?所以叫「無得」。你已具備了一切,還有甚麼再要得的?這是自性清淨如來(觀音異名)之自內證。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多故 心無罣礙
  

──才能使人達到菩薩超越生死的無上智慧,能不受思想蒙蔽而做成障礙。
  「罣礙」是不得自在,我們凡夫因為不瞭解空的道理,生出種種的妄心,整天念頭動個不停,沒有一秒鐘的安息,所以有罣礙,不能自在。此段主「三藐三菩薩」為行人得益分。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因不受思想蒙蔽的障礙,才可沒有驚恐之心,離開一切足可使人迷亂的東西,達到永恒的幸福彼岸。
  凡夫沒有智慧,會常常生起不合道理的念頭,所以感覺有障礙。菩薩依般若波羅密多的妙法修行。
  「究竟」是最徹底。「?槃」就是寂滅,圓寂之意。障礙屬「業」、「恐怖」屬「苦」、「顛倒夢想」屬「惑」,因為有惑就造業,因為造業才受苦。有了般若的智慧,可滅除惑業苦三種大病,到達究竟安樂的彼岸。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過去,現在及未來的所有成功修行者,均憑此無上智慧,到達最高、最真、最完滿的開悟境界。
  「三世諸佛」是過去、現在及未來的統稱,「阿」的意思是無,「耨多羅」的意思是上,「阿耨多羅」合起來就是無上。「三」的意思是正,「藐」是等,「菩提」是覺,「三藐三菩提」加起來是正等正覺。整句加起來是無上正等正覺。
  「正等」是真正平等,沒有邪見偏見。「正覺」是正確的覺悟,不為「惑業苦」所迷。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因此,必須明白這無上智慧是宇宙的真言,是聲聞行者的真言,是光明的真言,是緣覺行者的真言,是最頂尖的真言,是大乘行者的真言,是無可比較的秘藏真言,可憑此消滅一切痛苦,絕不虛假,十分真實,此段稱為總歸持明分。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因此要達到無上智慧的話,就應誦那真言,真言是這樣的,(此段為秘藏真言分。)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波訶訶 
  

──同行同行,與我一起同行到快樂的彼岸,全心全意地同行到彼岸,因覺悟而付上敬禮誦此真言,此乃般若菩薩的大心真言。

心經 - 兒童版 ~.~



心經 - 梵語版 =口=

六字大明咒修持法

2009年11月27日星期五
佛法修證心要

陸、六字大明咒修持法

一、 關於四臂觀音的說明

四臂觀音是佛菩薩之菩提心所化現,在很久以前已成正等正覺之古佛,稱為「正法明如來」,為救度不同眾生而示現不同的相,世人稱為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與娑婆世界之眾生特別有緣,是因為他經常示現救度眾生,故此觀世音菩薩是最為受人供奉。在金剛乘中,最為人喜愛修的法門是「四臂觀音」和「千手千眼觀音」。四臂觀音的報身相中﹕白色的身代表清淨無瑕,四臂代表四種佛行,即「息」、「增」、「懷」、「誅」等。「息」是平息所有的痛苦、障礙及困難。「增」是增加福報、智慧、長壽、財富等。「懷」是救度眾生、領導他們修行。「誅」是誅滅他們種種惡念、克服外界魔障等。四臂的手,前兩隻合十胸前,抱著一顆如意寶珠,代表能滿足所有眾生的要求,另外的兩隻是﹕右手持一串水晶念珠,代表不停地救度眾生。左手持一朵蓮花,代表清淨的心,沒有瑕疵。觀世音的左邊肩膀披上一塊鹿皮,是代表慈悲及純正的心,而頭頂上戴著的五方冠是代表五方的智慧,其它所穿著的綢緞及瓔珞都是代表莊嚴的報身相,而雙腿作雙盤的金剛坐姿是代表穩固禪定的境界。總括以上六種裝飾代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及智慧」的六波羅密多,是表示六度萬行的成就。坐在月盤上代表慈悲方便的法,月盤下之蓮花,代表清淨的境界。四臂觀音的心咒是六字大明咒。即嗡、嗎、呢、唄、嚜、吽,用以加持六道眾生(天、阿修羅、人、畜牲、餓鬼、地獄),淨化惡業、惡習及障礙而脫離輪迴之苦,走向六成就悉地。此完美之咒語極為寶貴,只要有一次以清淨、恭敬的心聽到此咒,即可令修行人不會退心,如服少金剛,決定不消,終必成就無上菩提。如果任何動物或是昆蟲在死前聽到此咒,則於死後即可脫離三惡道並修持佛法。只要想著六字大明咒,即能將無始以來所積聚的一切罪惡、業障消除,可往生極樂世界。只要接觸此咒的字,即是接受無量佛菩薩的灌頂。

二、元音老人一九九一年三月五日復湖南嘉魚縣祁文金居士書﹕

「關於密法傳習,概須灌頂傳授,『六字大明咒』亦不例外。但因上師慈悲心切,以方便為究竟,將有些眾所周知的、修法簡易、修後不至發生偏差的密法,如大彌陀法,緣、白度母法、觀音救度法與六字大明咒等法,公開傳授,不須灌頂(尤其如遠道或因病不能行者)只要至誠恭敬供養、頂禮本尊亦可修習。遇有問題,致函自己所熟知的大德,探討研究,即不至步入歧途而安達彼岸矣。」

三、大蓮華手印的結印方法是﹕

兩手虛心合掌,兩拇指與小指指頭相拄,中三指懸空相對,中間離開約四、五分,狀如蓮花開放。(手印結好後,修時要以黃布或其他淨布包蓋手印,不蓋亦可。)

四、諾那祖師開示

六字大明為觀音菩薩微妙心印?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為十方諸佛所讚嘆。書六字大明如書三藏法寶,誦六字大明三世業障悉得清淨,了脫生死,究竟成就,且能斷無明,開智慧,消災延壽,增富救貧,救百千苦難,摧滅貪瞋痴,閉塞輪迴路,歷代眷屬俱得超生,腹腸諸蟲,亦得證果,又具無量三昧法門,日日得具足六波羅蜜功德,一切金剛護法天龍八部無不歡喜擁護,欲生何佛土均如願成就。不但持誦書寫與觀想有功德,只要此真言著於身,觸於手,耳聞目見,或藏於家中,或書於門上,或展旗揚幡,凡霑此法味者,任何眾生亦得生死解脫之因,同證菩提道果之德,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凡未成佛者,求壽求子,求消滅一切地水火風空災難危險,以及一切所求,無不如摩尼寶珠,各滿其願。總而言之,六字大明咒之功德,就是以佛之智慧來講,亦窮劫難盡。若以現在藏經所載功德來講亦要講三年方能講完。

又大悲咒是觀音菩薩長咒,六字大明是觀音菩薩心咒,亦為大悲咒之心咒。

五、六字大明咒修法

(王驤陸上師為大眾灌頂傳法時之開示 一九三七年丁丑年)

甲、修之理由

吾人處世,每因精神空虛而心不安寧;又以無由自慰開解,郁悶愁苦,乃不知不覺釀成種種精神疾患。欲除此疾苦,唯有修心一法,使心有所寄,則心可以安定。心定則慧開,察見世上一切,成敗利鈍,是非得失,富貴貧賤,生死來去,都屬空幻。如能觀空,則一切惱怨不生。前因後果,了了分明,愁苦自解,病亦自除,思想不偏,顛狂自殺之風可以止矣,此即觀音大士救苦救難之法也。且人最苦者,為心無寄託。以此法門,可以消遣,可以去病,可以得定力增智慧。以用於社會,可以通佛法明心性,了未來生死,種無量福田。至於已學佛者,可以助西方往生之願,可以與觀音大士結無上勝緣。不論有罪無罪,一聞此咒,尚可立時解脫,何況虔心修持,當然可以出三界離惡世。種種好處,不能盡述。況修此得益者,不可勝數。如免除災禍,解除冤害,治療百病,得定生慧。南北同學中,信而有徵者,七八年來,已過五六百人。更有遠道請求代傳者,尚不在此數。惟遠道問法為難,不免中途因疑而止,殊為可惜。今特以修法明白開示,以利有志之士,使未發心者,可以發心。已發心者,可以精進。已精進者,可以修證。至於有病之人,仗大士慈悲之力,必可勿藥而癒。其病已深邃,壽緣有限者,亦可早種福田,使永離惡道之苦,或才可以挽回於萬一。又如鬼迷邪祟等夙業,亦可因此解除。更有因修持靜坐不得法而病者,如念佛傷氣,外道死坐木定,腹脹顛迷等病,惟有此法可治,一一開明如後。總之人生百年,彈指而過。及早回頭,尚恐不及。世間一切,都屬夢幻。借此一航,用渡苦海。不獨自利,兼可度亡,其利普哉。

乙、咒印功德

咒文






嗡、嘛呢、葩德美(二合)、吽

此咒又名最勝觀音大士心咒。

此咒利益能﹕一降魔,二治病,三免劫,四各種成就,五去障,六登佛位,即得定開慧是也。

此咒雖只六個字,而光大圓明,妙用無盡,故名六字大明咒。此法威德無上,為密部極重要之法。

此咒即觀自在菩薩微妙本心,昔菩薩自己持此咒印而成佛,曰正法明如來。此如來以應身而來娑婆,顯菩薩身,助世尊行化。菩薩以大慈悲愿力,接引眾生,由極苦升極樂。慈愛如母,表像為四臂觀音。凡菩薩所化身,若綠度母,若白傘蓋,若準提佛母,若不空娟索等。化身無量,咒亦無量,統可名之曰大悲咒,以無一不由大悲如意輪中出也。此六字,又為一切咒之心,故又名大悲心咒,為大乘中最上精純。且只六字,便於持誦。而持誦之人,無貧賤男女之分,皆可使七代祖先,超升解脫。讀【大乘莊嚴寶王經】,可明此咒功德。今略說一二。

此咒在西藏,只傳六字咒音,而不輕傳手印。又蒙古與西藏音,微有出入,蒙古音不甚好讀。如嗡馬尼叭特麥吽。西藏音為嗡馬尼叭美吽。諾那大師又於吽下加一沙字。以無手印,取其速成就之意。惟大愚阿闍黎,正音為嗡馬尼叭媽吽,是取蒙古音而短速之並傳手印,為大蓮華手印,即召請菩薩之手印也。凡持咒而結印者,功力百倍,得定病癒,尤非手印不可。(今為持誦方便,前面咒文謹根據寧瑪派諾那祖師所傳之讀音,並用國際音標注意。又讀音當力求準確,但去聖時遠,方言迥異,讀音不能盡同,即上師、阿闍黎所傳亦非原音,但能竭誠精進,一門深入,自得成就,因佛海深廣,唯信能入,唯智能度。)

此六字本以表法。以六道輪迴言之。以上海音說明之,嗡表天道,嗎表阿修羅道,呢表人道,唄表畜生道。嚜表鬼道。吽表地域獄道。念此六字,即能斷輪迴,出三界,證聖果,此六凡之表法也。又嗡字由菩提心發生,初入十信位,由是增進。嗎字入十住位,呢字入十行位。唄字入十迴向位,嚜字入十地位。吽字入金剛定至大覺位。故念此六字,即能立超十地,成無上正等正覺。此四聖之表法也。

丙、修法儀軌

得法後先將咒念熟,然後上座。上座前,一淨手,二設備一切,三禮佛。房內不必焚香,尤忌好香多煙。故坐在床上為宜,如出門或不便,即心拜心香可也。

有八忌。一忌風處坐,二忌飽後坐,三忌下座即大小便,必得過十分鐘。四忌貪坐,如不依規矩,一時高興多坐,後即退轉,故以一小時至兩小時為度。五忌大聲持誦而傷氣,最好金剛持。(即唇動無聲,自己聽見。)六忌身體活動,必致腰痛,伸腰當慢,不必過於正直。七忌求見光見佛。八忌見有幻象時,執取而生疑,如聞妙香,或聞妙音,自以為喜,皆可致病。此法既有手印,直證無相門,以心靈為主,不許觀光觀字,與西藏修法不同也。

有三要。一要在上座時,手印無論如何不能散放,此是身密,所以戒殺盜淫三惡也。二要口持咒勿停,金剛持,不可說話,此是口密,所以戒口業四惡也。三要心空如佛,自己即是四臂觀音,觀一切眾生,如醉病之佛,一醒即癒,同體不二,此是意密,所以戒貪瞋痴三惡也。此一法中,戒定慧三法具足,即三業清淨。

丁、修此法後,平時用功最為切要,宜時時注意如下:

(一)不許再犯殺盜淫妄諸罪業,時時改除習氣,否則學法無益。

(二)不許起貪瞋痴諸邪見,時時求開智慧,處處觀空,學習布施。

(三)不許輕慢他法,及未修人,當平等慈視。不可求神通,及名聞利養。

(四)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及諾那大師大愚阿闍黎之慈悲,並尊重自己佛性,知人人本可成佛,當發救度眾生之愿,即此便是供養。

(五)當盡孝悌忠信諸義,圓滿世法,人事盡,方可入佛。

行者應供養四臂觀音像一尊,無力者,或無處請者,可用他像代之。如實無力,不供亦可,因處處是佛也。

修時以黃布或其他淨布,包蓋手印,勿兒戲結印。

念咒以音準為最要,可參考小註及國際音標。

坐時雜念紛起,反而更亂。此是好,不是壞,切勿疑而中止。只要不理,覺得心亂,即顧到持咒,自然心思安密而定矣。如開首即求無念,便是壓迫,切切不可。況無念者,不是止滅,止意念如木石也。只是有念而不著,如通衢大道,一切車馬人物,非不往來,非不見聞,只如過而不留,是名無念。

多思多慮之人,每日精血虧耗,久久不足,關係事業甚巨,尤要多坐。但每日可坐半小時,勿間斷,必可益壽延年,免諸災禍,此亦亂世避劫之一法也。

戊、病家注意

此法本不為治病而設,但心定則氣和血旺,百病消除。此六字,嗡除一切病,嗎除熱痛,呢除氣病,唄除痰病,嚜除寒病,吽除膽病,故病家修此最宜。凡婦人血病,失眠血壓高,腦病肝胃病,心臟氣痛病,怔忡麻木諸病,無不見功極速也。宜注意如下﹕

凡病者尤宜注意,不問何病,總以保持心臟為主。有開源節流二法,不動肝風,安心寧神,則氣和血旺,是謂開源。思慮日少,惱怒不生,則血氣不耗,是謂節流。能開源節流,自然長壽。每日修六字大明法者,在此一小時內,必可息心平氣增長血球。有病治癒者,不計其數。但坐時如身子感覺不適,或老病又翻,此與發病不同,係拔出病根,不是壞處,久之自然而癒。切勿生疑而中止。

坐時忽起念紛擾,反而不定。此亦是病人必經過之翻動,只要不理,照常坐,久之自然能定。切勿疑怖中斷,坐時如手印震蕩,或身體搖動時,此是風病潛伏根內。當發大愿,今日我修此法,為解一切夙業。舊病雖來,我實歡喜,從此可以拔根,願天下一切同病者,我皆代受其苦。我如修法有成,必普度一切眾生,使皆明心成佛,永斷諸苦云。故發大愿為第一要事,每日上座,切勿忘記。

此法以一百天為一期,必得奇效。修滿千日,必證得三昧定。修此法時,身上如何變化,以不理為主。第一要忘病,若無病也者。蓋病係氣血所阻,若心再想著病處,則氣凝結不散,病更難除矣。然總以少氣惱為主。

忌食蔥蒜,忌聞好香。此物易於動肝,大腥魚肉,易於動慾。且穢惡而不相應也。

凡身受冤屈入於牢獄者,此是夙業冤報。當耐心忍受,如憤恨鬱怒,必至瘋狂,或且病死。只有修法可以解除,自然逢凶化吉也。

修法不必擇時擇地,只以一心恭敬為主,婦女日日可修,並無忌日。有八年未通經者,一百日即通。凡腰病不能支者,必可復原。且永無中風怔忡等病。

修滿一百二十日後,如家有病人,可結印念一百八遍或至一千遍,加淨開水內,使病人服之,則靈驗無比。若使病人自念,則更妙。

(from : http://www.siddham.org/yuan4/book3_6.html)

大悲咒 清心國語版

2009年11月19日星期四

(from : http://audio.buddhistdoor.com/chi/play/130#)


(2:30)

大悲咒全文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南無.阿唎耶.
na-mo ha-la-ta-na ta-la-ya-ya na-mo a - li - ya

婆盧羯帝.爍缽囉耶.菩提薩埵婆耶.
va-lo-ki-di s-va-la-ya po-ti-sa-ta-va-ya

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
ma-ha-sa-ta-va-ya ma-ha-ka-lu-ni-ka-ya

唵.薩皤囉罰曳. 數怛那怛寫.
om sa-pa-la-va-i su-da-na-da-shia

南無悉吉慄埵.伊蒙阿唎耶.
na-mo-s-ki-li-do i-mo-a-li-ya

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
va-lo-ki-di s-pa-la-len-ta-va

南無.那囉謹墀.醯利摩訶皤哆沙咩.
na-mo na-la-ki-di hi-li-ma-ha-pa-ta-sa-me

薩婆阿他.豆輸朋. 阿逝孕.
sa-va-a-ta du-su-bon a-ja-yun

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
sa-va-sa-ta na-mo-va-sa-ta na-ma-va-ka

摩罰特豆. 怛姪他.
mo-va-tu-du ta-ja-ta

唵.阿婆盧醯. 盧迦帝. 迦羅帝. 夷醯唎.
om a-va-lu-hi lu-ka-di  ka-la-di i-hi-li

摩訶菩提薩埵. 薩婆薩婆. 摩囉摩囉.
ma-ha-po-ti-sa-ta sa-va-sa-va mo-la-mo-la

摩醯摩醯.唎馱孕.俱盧俱盧.羯蒙.
mo-hi-mo-hi li-do-yu gu-lu-gu-lu ke-mon

度盧度盧.罰闍耶帝. 摩訶罰闍耶帝.
du-lu-du-lu va-ja-ya-di ma-ha-va-ja-ya-di

陀囉陀囉. 地唎尼. 室佛囉耶.
ta-la-ta-la  di-li-ni s-pa-la-ya

遮囉遮囉. 摩麼.罰摩囉. 穆帝隸.
ja-la-ja-la  ma-ma va-ma-la mu-di-li

伊醯伊醯.室那室那. 阿囉嘇.佛囉舍利.
 i-hi-i-hi s-na-s-na  a-la-sam pa-la-jia-li

罰沙罰參.佛囉舍耶.
va-sa-va-sem pa-la-jia-ya

呼嚧呼嚧摩囉. 呼嚧呼嚧醯利.
hu-lu-hu-lu-ma-la hu-lu-hu-lu-hi-li

娑囉娑囉. 悉唎悉唎. 蘇嚧蘇嚧.
sa-la-sa-la  si-li-si-li  su-lu-su-lu

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 彌帝唎夜.
pu-ti-ya pu-ti-ya pu-da-ya pu-da-ya mei-di-li-ya

那囉謹墀.地利瑟尼那.
na-la-ki-di di-li-sa-ni-na

波夜摩那.娑婆訶.
ba-ya-ma-na swa-ha

悉陀夜. 娑婆訶.
si-da-ya swa-ha

摩訶悉陀夜. 娑婆訶.
ma-ha-si-da-ya swa-ha

悉陀喻藝.室皤囉耶. 娑婆訶.
si-do-yu-i  s-va-la-ya  swa-ha

那囉謹墀. 娑婆訶.
na-la-ki-di swa-ha

摩囉那囉.娑婆訶.
ma-la-na-la swa-ha

悉囉僧.阿穆佉耶. 娑婆訶.
si-la-sen a-mu-ka-ya swa-ha

娑婆摩訶.阿悉陀夜. 娑婆訶.
sa-va-ma-ha a-si-da-ya swa-ha

者吉囉.阿悉陀夜. 娑婆訶.
jer-gi-la a-si-da-ya swa-ha

波陀摩.羯悉陀夜. 娑婆訶.
pa-ta-ma ka-si-da-ya swa-ha

那囉謹墀.皤伽囉耶. 娑婆訶.
na-la-ki-di ba-ka-la-ya swa-ha

摩婆利.勝羯囉夜. 娑婆訶.
ma-va-li som-ka-la-ya swa-ha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南無阿唎耶.
na-mo-ha-la-ta-na ta-la-ya-ya na-mo-a-li-ya

婆嚧吉帝. 爍皤囉夜. 娑婆訶.
va-lo-ki-di s-ba-la-ya  swa-ha

唵.悉殿都. 漫多囉. 跋陀耶. 娑婆訶.
om si-dian-du man-ta-la ba-ta-ya swa-ha


大悲咒句文譯意

 南無(皈依)喝囉怛那哆囉夜耶(三寶).南無(皈依)阿唎耶(聖),婆盧羯帝(觀)爍缽囉耶(自在).菩提薩埵婆耶(覺有情).摩訶薩埵婆耶(大覺有情).摩訶迦盧尼迦耶(有大悲者).唵(皈命),薩皤囉罰曳(一切尊).數怛那怛寫(為救濟於一切恐怖者).南無(皈命)悉吉慄埵(於彼)伊蒙阿唎耶(我聖).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觀自在香山).南無(皈命)那囉謹墀(言聖觀自在賢愛.慈悲之心).醯利摩訶皤哆沙咩(我今宣說).薩婆阿他豆輸朋(一切希望圓滿而有光輝者).阿逝孕(無比).薩婆薩哆(一切鬼神不能打勝者)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童真).摩罰特豆(有道即令迷界清掙者).怛姪他(謂).唵(皈命).阿婆盧醯(有光明智慧者).盧迦帝(觀自在).迦羅帝(超越世間者).夷醯唎(吁獅子王).摩訶菩提薩埵(大菩薩).薩婆薩婆(一切一切).摩囉摩囉(憶念憶念),摩醯摩醯唎馱孕(心真言).俱盧俱盧羯蒙(作作事業).度盧度盧(保持保持)罰闍耶帝(遊空者).摩訶罰闍耶帝(大遊空者).陀囉陀囉(保持).地唎尼(持者).室佛囉耶(帝王自在).遮囉遮囉(行動).摩麼罰摩囉(無垢者).穆帝隸(無垢體).伊醯伊醯(教語).室那室那(弘誓).阿囉參(王)佛囉舍利(覺堅固).罰沙罰參(歡喜).佛囉舍耶(除滅由貪瞋痴行動之毒害者).呼嚧呼嚧摩囉(作法無垢).呼嚧呼嚧醯利(速疾速疾,有花鬉者).娑囉娑囉(堅固者),悉唎悉唎(或蓮花). 蘇嚧蘇嚧(蓮花頸).菩提夜菩提夜(悟悟).菩馱夜菩馱夜(教悟).彌帝唎夜(有慈愛者).那囉謹墀(青頸).地利瑟尼那(堅利).波夜摩那(名聞).娑婆訶(欲見者,令影現,生歡喜圓滿成就涅槃之意).悉陀夜(義).娑婆訶(有成就者).摩訶悉陀夜(大義).娑婆訶(有大成就者).悉陀喻藝(無為).室皤囉耶(得大自在).娑婆訶(於悉地與瑜伽有自在者).那囉謹墀(賢愛).娑婆訶(為青頸圓滿成就).摩囉那囉(有猪面).娑婆訶(成就).悉囉僧阿穆佉耶(愛語第一義),娑婆訶(手執蓮花者). 娑婆摩訶(大成就)阿悉陀夜(無比).娑婆訶(成就).者吉囉阿悉陀夜(無比).娑婆訶(成就).波陀摩羯悉陀夜(大義).娑婆訶(於法螺之聲,令開悟者).那囉謹墀皤伽囉耶(賢首聖尊).娑婆訶(成就).摩婆利勝羯囉夜(英雄威德生性).娑婆訶(征於住左肩方面之黑色魔者).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皈依佛法僧三寶),南無(皈命)阿唎耶(聖).婆嚧吉帝(觀).爍皤囉夜(自在).娑婆訶(成就).唵(皈命),悉殿都(令我成就).漫多囉(真言).跋陀耶(句),娑婆訶(成就).


大悲咒全文概述

皈依三寶,皈依大悲渡世的觀世音菩薩,世間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眾生,要誓願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救苦救難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煩惱,了悟真實光明,皈依於大慈大悲、隨心自在的觀世菩薩。祈求一切圓滿,不受一切鬼卒的侵害,皈命於為觀世音菩薩請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的本尊-千光王靜住如來。能得清淨圓明的光輝,能除無明罣礙的煩惱,要修得無上的功德,方不致沈淪在無邊執著的苦海之中。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常以諸佛菩薩的化身,悠遊於大千世界,密放神通,隨緣化渡,一如菩薩顯化的獅子王法身,引導有緣眾生遠離罪惡,忘?生死煩惱,皈向真實光明。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以清淨無垢聖潔蓮華的法身,順時順教,使眾生了悟佛因,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對於流布毒害眾生的貪、瞋、痴三魔,更以嚴峻大力的法身予以降伏,使修持眾生得能清淨,菩薩更以清淨蓮華,顯現慈悲,揚洒甘露,救渡眾生脫離苦難。只是娑婆世界眾生,常習於十惡之苦,不知自覺,不肯脫離,使行諸利樂的菩薩,常要忍受怨嫉煩惱。然而菩薩慈悲,為救眾生痴迷,復顯化明王法身,以無上智慧破解煩惱業障,遠離一切恐怖危難。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顯化之諸般法相,常在眾生之中,隨緣隨現,使眾生憶佛念佛,迷途知悟。
  為使眾生早日皈依歡喜圓滿,無為虛空的涅槃世界,菩薩復行大慈大悲的誓願,手持寶幢,大放光明,渡化眾生通達一切法門,使眾生隨行相應,自由自在得到無上成就。菩薩的無量佛法,廣被大眾,恰似法螺傳聲,使諸天善神均現歡喜影相,亦使眾生於聽聞佛法之後,能罪障滅除,各得成就。不管是?面、獅面,不管是善面、惡面,凡能受此指引,都能得諸成就,即使住世之黑色塵魔,菩薩亦以顯化之大勇法相,持杖指引,渡其皈依三寶。
  南無大慈大悲聖觀世音菩薩,願誠心誦持此真言者,皆得涅槃。
大悲咒為任何學佛者所必修,猶金錢為世人所必具,此咒能圓滿眾生一切願望並治八萬四千種病。觀世音菩薩白佛言:「如眾生誦持大悲咒,不生諸佛國者,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遂者,誓不成正覺,惟除不善及不至誠」。

(from : http://mypaper.pchome.com.tw/wendy0303/post/1276409206)

生忍、法忍、無生法忍 (轉自 : 知慧之源)

2009年11月15日星期日
生忍、法忍、無生法忍

◎宣公上人開示

什麼是生忍?什麼是法忍?什麼是無生法忍?

生忍:就是眾生忍。誰罵你,你也能忍;誰打你,你也能忍;誰殺你,你也能忍。這就是眾生忍。

法忍:就是學法也要忍。佛法深如大海,若是沒有忍,就不能學佛法──「這樣多的佛法,我怎樣去學?我沒有法子學!」這就是沒有法忍。

無生法忍:是證得一種境界,這種境界,不見有少法生,不見有少法滅,這時候人也空了,法也空了,人法雙亡,這就是無生法忍。

生忍就是人空。有人空的境界,才能得到生忍。能有人空,就有生忍;再有法空,就是法忍;人空法空,這是無生法忍。

不見有少法生,不見有少法滅,忍可於心,對著這種境界,想說又說不出來,這就是無生法忍。

(from : http://www.drbataipei.org/wisdom/170/wisdom170_7.htm)

我是佛前一枝莲 (轉自 : 紫陌留香)

我是佛前一枝莲,楚楚动人,寂寥深幽,静静的绽放在汩汩流淌着记忆的河。

我是佛前一枝莲,安静的仰望人间,天天年年。看到了轮回周而复始,上演着我不明白的故事。

我是佛前一枝莲,带着迷惑不解渐渐成长,从含苞欲放到枝繁叶茂。

我是佛前一枝莲,饮着清澈河水看着红尘。为何世间那么多的男男女女总是不停追求不可能的机缘,尽管走到结束却还不放弃?

于是我问佛。

佛笑着说:莲终归是莲,是超世俗的净化。只有历经沧桑看破红尘方能大彻大悟。

可是为什么我还是不懂?

佛于是爱怜的抚摸我的枝:因为你是莲。

我是佛前一枝莲,爱着淡淡的朦胧的粉。神秘高贵又遥不可及的粉嫩。佛告诉我,粉是我前世的牵恋。哦?可是不是说我是超世俗吗?为何还会有牵挂爱恋?

佛轻叹:你本是我手中一颗最美丽的珠,晶莹透彻璀璨闪烁。只因恋上了人间拜佛的男子,心蒙上了尘灰。受了伤哭泣我接你回来,你就是清莲。

可是为什么?我不记得?

佛深深呼吸:记忆如果繁缚不如不要。孽缘只是伤心!人生是种最痛苦的修炼,惟有经过最深的痛才能有最美的果。记忆除去时,污痕沦陷。我的莲,回头是岸!这就是你,是莲。

我哀求佛,把我的记忆还来。佛皱了眉:罪孽罪孽。

滚滚红尘,人间悲欢离合不断,来来回回都为一个情字。看不开所以捆绑自己的灵魂,逐渐憔悴。

佛怜惜的口吻让我放弃。

原来,快乐的少忧伤的多,微笑的少哭泣的多,相爱的少背弃的多,都是一份叫着执著的错。

佛注视着我的蕊:醒来吧,我的痴儿。心伤了,破了,碎了以后,你拥有更多。

我是佛前一枝莲,掬一捧河水为自己沐浴身体,美丽释放,缕缕是我的幽香。风带着沉醇飘远,我歌唱。

我是佛前不变的莲,沉默着学会思考,试图读懂佛给我的解释。突然有天,我感觉花儿是那么灿烂。那许是最后漂在绵绵细雨中的馥馥芬芳吧。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一土一尘埃,一叶一牵绊。一心一清净,好似莲花开。

录入:蓝颜知己

紫陌留香版权所有 如需转贴请注明出处
(from : http://www.zmlx.com/html/shishang/5608.html)

當下 . 何處尋 ? (轉自 : 不忘初心 )

2009年11月14日星期六
人, 在怎樣的情況下會想起 活在當下 這一句話呢 ?

通常是當 災難, 逆境, 死亡, 疾病或一切非人力能及 的事情發生時, 人們感到無助時, 他們才會想起要 活在當下, 把握當下.

莫非我們 不提及 要活在當下, 我們便 不是 活在當下了嗎?

Picture


什麼是當下 ? 如何才是活在當下 ?

人不需要 刻意 的去活在當下, 人 本來 就活在當下, 「當下」不曾 離開我們, 「當下」亦 不會 離開我們. 當下即是永恒, 只是萬法在 當下 中, 隨緣變化, 而我們實際上, 未曾離開過當下. 當下不會成爲「過去」, 會「過去」的是「現在」, 當下是永遠存在的. 當我們在說某一事物的過去、現在、未來, 其實不是指時間, 只是指該事物的變化的先後次序, 而真正的 時間, 就是永恒的當下.

可是, 很多人都沒有 認清 這個事實, 因為沒有認清我們本來就是活在當下的這個事實的緣故, 常常將注意力放在迴憶過去而忘了當下, 或想未來而忘了當下, 而造成 忽略 了當下, 造成 該注意沒注意, 該瞭解沒瞭解, 該知道沒知道, 該處理沒處理, 該停止沒停止, 該發展沒發展, 而造成一堆苦出來. 所以, 我們要訓練自己, 在回憶過去時, 也要注意當下, 在計劃未來時, 也要注意當下. 所以說要 活在當下.

因為一切萬法, 本來就是在當下, 隨著當下的 因緣 而改變著的, 所以當下是 輪迴解脫的契機. 當下 是愚智、貧富、病康、貴濺、脫縛、覺迷的 關健. 我們要改變過去意念紛飛的習慣, 要安住於當下, 安住於當下而覺察當下的一切, 安住於當下而覺察過去的種種, 安住於當下而發展未來的因緣.

因為一切萬法, 本來就是在當下, 隨著當下的因緣而改變著的, 所以我們要訓練當下一念, 要 如實觀察, 當下起什麼念, 是相應於愚, 當下起什麼念, 是相應於智, 貧富、病康、貴賤、脫縛、覺迷, 也是如此一一觀察.

因為一切萬法, 本來就是在當下, 隨著當下的因緣而改變著的, 所以我們要訓練的, 就是訓練這當下一念, 我們要發願將來要能 唸唸覺遍十方三世, 令這個願心相續不斷, 堅固不退, 則我們將來就必然會慢慢成就, 慢慢 圓滿 此願心.

因為一切萬法, 本來就是在當下, 隨著當下的因緣而改變著的, 一切眾生也是如此, 所以一切眾生雖會 改變, 卻不會 消失, 故此我們不要跟眾生 結惡緣. 不要殺生, 不要偷竊, 不要淫慾, 不要欺騙, 不要造一切對眾生有害的事. 因為, 在無窮盡的未來, 我們總有機會又碰在一起, 那是很痛苦的, 所以要 廣結善緣, 那麼就算會碰在一起, 也是好因好緣.

因為一切萬法, 本來就是在當下, 永遠隨著當下的因緣而改變的方式存在著, 所以我們本來就是 永生 的, 只是我們的 智慧不足, 不瞭解一切現象 生住異滅 的因緣, 於一切現象不能 自在, 所以我們要觀察一切現象, 如實了知它們的生住異滅的因緣, 所以我們要發願成就一切 智智, 也就是成就一切 智慧的智慧.

我們還要 瞭解, 因為我們永遠隨著當下的因緣而改變的方式存在著, 所以我們 不可以 只想到今生而已, 我們要 規劃無窮盡的未來, 否則, 未來必然是亂發展的, 就像現在的果報是過去亂發展而得來的一樣. 亂發展的結果是 : 要智慧成愚癡, 要富有卻常貧困, 要結善緣反成惡緣, 要解脫反而輪迴, 要覺悟反而迷失, 那都是很苦的.

所以為了不要亂發展, 我們一定要仔細的瞭解, 每一種觀念, 如果持續發展將會如何, 然後選擇能朝向智慧、富貴、有能力、健康、有人緣、解脫、成佛的來發展.

願人人都能 真正 的活在當下, 正確 的活在當下 !

(http://awhitelotus69.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752232)

妙法蓮華經裡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無盡意菩薩問偈的二十五偈

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無盡意菩薩問偈的二十五偈

世尊妙相具 我今重問彼 佛子何因緣 名為觀世音
具足妙相尊 偈答無盡意 汝聽觀音行 善應諸方所
弘誓深如海 歷劫不思議 侍多千億佛 發大清淨願
我為汝略說 聞名及見身 心念不空過 能滅諸有苦
假使興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觀音力 火坑變成池
或漂流巨海 龍魚諸鬼難 念彼觀音力 波浪不能沒
或在須彌峰 為人所推墮 念彼觀音力 如日虛空住
或被惡人逐 墮落金剛山 念彼觀音力 不能損一毛
或值怨賊繞 各執刀加害 念彼觀音力 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難苦 臨刑欲壽終 念彼觀音力 刀尋段段壞
或囚禁枷鎖 手足被鈕械 念彼觀音力 釋然得解脫
咒詛諸毒藥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觀音力 還著於本人
或遇惡羅剎 毒龍諸鬼等 念彼觀音力 時悉不敢害
若惡獸圍繞 利牙爪可怖 念彼觀音力 疾走無邊方
蚖蛇及蝮蝎 氣毒煙火然 念彼觀音力 尋聲自迴去
雲雷鼓掣電 降雹澍大雨 念彼觀音力 應時得消散
眾生被困厄 無量苦逼身 觀音妙智力 能救世間苦
具足神通力 廣修智方便 十方諸國土 無剎不現身
種種諸惡趣 地獄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 以漸悉令滅
真觀清淨觀 廣大智慧觀 悲觀及慈觀 常願常瞻仰
無垢清淨光 慧日破諸暗 能伏災風火 普明照世間
悲體戒雷震 慈意妙大雲 澍甘露法雨 滅除煩惱焰
諍訟經官處 怖畏軍陣中 念彼觀音力 眾怨悉退散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勝彼世間音 是故須常念
念念勿生疑 觀世音淨聖 於苦惱死厄 能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 慈眼視眾生 福聚海無量 是故應頂禮


楞嚴咒救了我 ◎果蘭

2009年11月6日星期五
當困難發生時,用心誦持楞嚴咒,因難很快就迎刃而解了。

◎果蘭

自從三十歲學佛開始,因緣很好,有一次在逛裱框店時,發現一幅印光大師開示嘉言: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
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
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
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叫它消滅。
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功夫很淺,
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
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
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只能依我所說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當我看到這一段開示時,頓生大歡喜心,隨即向老闆借出去影印,並請人書寫裝框,掛在上下樓梯中間,每日上下樓數十次也看了數十遍,就這樣把印光大師的「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給根深蒂固地放在腦海裡,依教奉行,把一句佛號完完全全地融入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中一個動作一句佛號。

在食、衣、住、行,不令間斷的阿彌陀佛聲中,有了一點定力後,越來越感覺自己不正常,從口中說出的話,常常並非本意,在反覆無常顛倒的情緒當中,處處碰到不如意的事情,只覺得好冤枉,並非我之本意,做出的事情卻讓人誤會,慢慢地我察覺到我的腦海裡面有另外一個聲音,我被這個聲音控制著。

我回想起在讀國小的時候,有一次晚上七、八點在鄉下的家裡寫作業的時候,透明的玻璃門上出現一個黑影,露出二顆白色的牙齒在那裡嘿嘿地笑著。現在回想才明白他是在告訴我說:「嘿嘿嘿!你終於被我找到了。」接連兩個晚上都有一個綠色的臉出現在我的被窩裡面,任憑我眼睛怎麼閉起來,怎麼躲在被窩裡,還是看見他綠色的臉睜著他大大的眼睛瞪著我看,在我極端的恐怖害怕當中,他消失了。但從此不順利也跟著我,走到那裡都是坎坷的路,總有許許多多的障礙跟著我,被人誤會、冤枉,甚至群起而攻之,總是在我接近崩潰的邊緣時,逆境才轉。

四面八方接踵而來的障難,讓我深深地覺悟到世間真是苦。在一次讓我差點發瘋,又幾乎造成腦震盪的事件當中,我哭倒在觀世音菩薩的座下,祈求觀世音菩薩指點名師,讓我好好地修行,就這樣我知道了師父上人。當我無意中獲得了一本宣化上人開示錄,我如獲至寶,一口氣把開示錄看完,不想吃飯也不想睡覺,在法喜充滿中度過了幾天。之後,我想盡辦法請到了有關師父上人開示、講經的各種書籍,及所能請到的各期智慧之源,我花了半年的時間,用心研讀。在人生要義中,有一篇是上人回國弘法,記者訪問上人如何在美國度西方國家那些自由開放、難調難伏的青年時,上人說:「就是憑著楞嚴咒、大悲咒、觀世音菩薩。」

我常想一位大善知識皆如此,何況我是一個凡夫,從此我就把楞嚴咒、大悲咒受持住。尤其是楞嚴咒,每天上班第一個動作就是播放楞嚴咒,從朝至暮,一天十幾個小時,都在楞嚴咒聲中度過。空閒時便坐下來對著本子一遍一遍地誦持楞嚴咒,不可思議的是,當困難發生時,用心誦持楞嚴咒,因難很快地迎刃而解。我終於明白所謂的轉煩惱成菩提,煩惱來了,平心靜氣地誦持楞嚴咒,很快地把煩惱給平息了。楞嚴咒就像一把利劍,能斬斷所有的脾氣、無明煩惱。

上人常說:「凡事要迴光返照,反求諸己,不要向外馳求。」煩惱無明起時,當下要生慚愧的心、懺悔的心,總覺得是自己的不對,有對待時,常用感恩的心來化解。煩惱哪裡來?無明哪裡起?皆是由我們一念心所造成,當念頭轉好時,一切的不如意也消失了。生活中或生意上有爭端時,我便想起師父上人說的:「別人要的給他,別人不要的,我們再撿起來。」世間還有什麼好爭的,修行是為了生死,是為利益眾生,要成菩薩、成佛,皆離不開眾生。

我很感恩我能夠碰到這麼好的佛法,這麼好的大善知識,在成佛的路上有一盞明燈可循。在我誦持楞嚴咒的兩年當中,我深刻地體悟到楞嚴咒力量之大,稍一懈怠便被境界所轉,精進用功自能對境清清楚楚。在行住坐臥中,我常告訴自己我要當菩薩,我不要當凡夫,因為凡夫是被境界所轉,而菩薩能轉一切境界。師父上人的開示更是常在耳邊繚繞:「楞嚴定中能如如不動,了了常明,不被境界所轉,而能轉一切境界。沒有楞嚴定,就隨境界轉,來一個什麼,就跟著它跑,被境界所轉。」

回首過去我所走過的那段辛酸歲月,猶如傀儡般身不由主的痛苦日子,與現在誦持楞嚴咒所感受的心境,真是天壤之別。常用歡喜的心、感恩的心、慚愧的心、懺悔的心,對境隨遇而安,隨緣了舊業來處世,沒有任何人給我們煩惱,心開境就開,一切的業由心而起,心亡業就亡。

對於過去生中在無知時所造下的冤業,我懷著慚愧、懺悔心,諸惡不作,眾善奉行,德大冤孽消,來解冤消業,時時警惕自己,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所行所做不要去錯因果,以免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今天寫這一篇,只是想把我從楞嚴咒裡得到的好處全盤托出,希望大家也能從楞嚴咒裡得到好處。